作文诊所:“珍贵”是一根针 王小弘(笑着说) 例文:《 雕像上的小红伞》 那是一个阴雨连绵的日子:“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烈士陵园里的烈士碑前伫立着一群群不约而同的人们,她(他)们献上花圈,在这里再次祭奠为新中国成立、牺牲了的英雄们。 随着一群人来了,另一群又走了。到了中午时节,在这青松绿柏中出现了一把小红伞。一位爸爸,抱着自己年幼的女儿缓缓地走向烈士碑前,女儿就撑着一把小小的红伞。“爸爸,那些石头上雕着的叔叔、阿姨们是做什么的呀?”“他们都是为我们现在的好日子而牺牲生命的英雄们。”父亲的脸色沉重起来。“女儿,你一定记住爸爸今天说的话,那些叔叔、阿姨们永远是我们的恩人,每年的清明节你一定要道这儿瞻仰他们,记住了吧!”“记住了爸爸。”虽然女儿有一些不理解,但还是认真地点了点头。雨变大了,女儿轻声地对爸爸说:“爸爸,雨下大了,那些叔叔、阿姨们就被淋湿、会感冒的,咱们把伞借给他们吧!”爸爸的眼睛湿润了,女儿蹒跚地走到雕像跟前,踮起小脚来,想把小红伞放上去,可是怎么也够不着。爸爸跑上前去抱起了女儿,把小红伞放在碑前,然后他们便消失在绿林中,只留下那把“硕大”的小红伞。 这个世界上在同一时间内会有很多人去为烈士扫墓,但这个青山绿林中,能留下真心、真情的,又有几人?历史对于我们来说不仅代表过去,铭记在心中的不仅仅只是一个形象,纯真的信念才是永远存在于这世上最珍贵的东西。
作者:初一学生 问诊: 夹在书里的一枚红枫叶,也许记着一个友谊的故事; 挂在床头的一张老照片,也许载着一个遥远的思念。 每个人心中都珍藏着一些珍贵的东西,这些东西对你自己来说一定有过一次特别的事件,引起心灵的震颤,有着特殊的意义。当然,在别人眼里或许它很普通,你将它展示出来时,别人或许不以为然。 此文小作者显然是个爱思考的孩子,善于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进行想象和创作。小作者发现了“纯真的信念”这一种珍贵的东西,又找到了“雕像上的小红伞”这个形象来展示其珍贵之处,这是一个很优秀的题材。可是读完全文,却没有感受到这种珍贵,反而让人看出了“编”的痕迹,觉得做作和虚假。 看起来自己内心的感受与读者的接受是两个不同的世界,怎样才能连起来呢? 把脉: 作文中得出“纯真的信念是最珍贵的东西”这一感悟,是因为在小作者眼里,“信念”在生活中很多时候已成为一种形式,一种借口,“一群人来了,另一群走了”,“能留下真心,真情的,又有几人?”,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纯真的小女孩对“烈士的雕像”进行纯真的关怀,尽管她“有一点不理解”。这种对比应该是会引起读者的思考的。可惜小作者太重表面的抒情,以为用“悲伤”就可以打动读者,不曾想在一个并不值得悲伤的环境里,“悲伤”成了一种“做秀”。 开头的一段,“祭奠”其实成了“踏青”,用如此“悲伤”的语言使描述的情景变得滑稽了。如果直抵现实地写出“他们”在烈士陵园里的“愉悦”,效果会强烈得多。第二段中划线的几处表现出“爸爸的悲伤”,但事实上一个带着年幼的女儿来扫墓的爸爸想这样悲伤起来真不容易,“扫墓”是一件严肃的事,但要到“沉重”的地步,除非是为了刚刚才离去的亲人。因为,时间久了,每一种经历的情感都会变得理智和平静。结尾一段的思考,宜围绕“纯真的珍贵之处”来展开,以达到批评现实的目的。为什么是批评?因为“雕像上的小红伞”本身具备的“破坏了和谐”的矛盾形象已经是对现实的嘲讽。 药方: “珍贵”是捏在作者手里的一根针,细小得让读者很容易忽略,但如果你集中这一点去扎痛了读者的心,读者就会穿上情感的线,将你的感悟与他的感受缝在一起。相反,你将这根针变成一个绚丽的泡泡,这种虚幻的绚丽遮住了你的视线,可在更加多彩的大自然里,读者刚刚看见它,它就消失了,在读者心里,什么也没有留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