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初中语文 > 课外阅读 > 语文知识 >


    邑
    
     邑
     人聚居的地方 首都
     行政区域
     城市
     地名
     封地
     “城市”也可叫做“城邑”,所谓“通都大邑”即指大型城市。可见“邑”即表“城市”,只是这个字眼比较书面化,口语中难得一见。但是“邑”作为一个部首却是我们必须经常与之打交道的,所以有必要对它的来龙去脉作一番审视。
     “邑”作部首一般是以一个简化了的形体出现的,写做“”。因为这个部首通常出现在合体字的右边,又酷似人耳朵的形态,所以人们习惯于称之为“右耳刀儿”。“邑”怎么会变成“”?其实只要回顾一下它的字形演变过程就可一目了然:甲骨文“邑”字写做,上面是“口”(“围”的古字),下面是二个跪地的人。金文“邑”字写做,下面人形的腿部简化趋直。简帛文字“邑”则将上面的“口”与下面的人形连写为一体,并进一步拉直人形的腿部线条,写成。再经过隶变楷化的规范,“邑”终于变成了“”。
     “A”作为一个表义的构字偏旁所能表示的意义是相当丰富的。前文说过,“邑”有“城市”的意义,而这个意义同样为“”所具有,如“都”指大城市,“郛(fǘ)”指外城,“郊”指城市外围地区。除了表示“城市”以外,“”还可以表示国家或国家的行政区域,如“邦”即国家,“郑”、“郭”、“那”为古代国名,“郡”、“鄙”为国家的一级行政区划。“”又可以表示地名,如“邬”、“鄞”、“邺”都是古代地区名称。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列举的这些文字都是以“”作为惟一表义符号的形声字,也就是说,它们的字义只是维系在“”之上。
     部首“”为什么会有如此丰富的意义呢?这或许是因为“邑”字原本有着更为丰富的意义。“邑”在古代汉语中不但可指“”所具有的“国家”、“城市”、“行政区划”、“地名”等意义,还可以表示“封地”、“首都”、“人聚居的地方”等等。不难发现,在“邑”字的各个义项中,“人聚居的地方”是一个最为概括的意义,而这个意义也最能解释“邑”字的构形设计:中的“口”是“范围”的“围”的古字,表示人们聚居的范围,“口”下面的描摹了一个人跪地的形象,这个形象正是古人居处家中的基本形态。在唐宋以前,古人居室中并无桌椅板凳,人们习惯于双膝跪地,臀着脚后跟在家中歇息,所以岛这个形象正可表示居住的意义,也是对它上面的“口”这个范围作了一个性质的限定。显然,无论上文谈到的“邑”或“”的哪种用法都可以从这个字形设计中找到依据。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