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方法总结(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5:11:18 中考网 佚名 参加讨论
2.明确中心 (1)抓标题(2)从分析开头入手(3)从分析篇末入手 (4)抓议论、抒情语句 概括主要内容,一般这样一些常用词语: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 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3.分析词的含义和作用: ①解释词的本义(有时不需解释)→②联系上下文分析在文中的意思→③表达了作者或文中人物……的感情。即(字面义)+语境义+情感义 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4.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2)一般是往前找; (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5.理解句子: (1)分析句子的表达作用 ①抓关键词:(字面义)+语境义+情感义 ②抓修辞: 比喻:形象生动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人格化,形象生动 夸张: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突出/讽刺/强调了…… 排比:增强了语言气势 对比:形成强烈反差,突出了…… 对偶:句式整齐,形式优美,音韵和谐 反复:强调/突出了……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反问:加强肯定/否定的语气 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 反语:增加讽刺意味 (2)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特殊含义 ①运用比喻、象征手法的,答出本义。 ②抽象的、概括的:意义谈具体,用浅显的语言答出来。 (3)关键语句的作用 ①开头句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设置悬念;总领全文或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②结尾句: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升华主题;留有余地,给人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③过渡句: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开启下文。 ④照应句:照应是指上下文之间的相互照顾和呼应。可以分为:开头(起段)与题目的照应、开头与结尾的照应、前设悬念后有照应(即文章前后照应)、相同或相近的语句照应。 作用:连贯紧凑、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6.记叙文人称使用及作用 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给人亲切感和真实感。 第二人称:便于直接与读者交流。 第三人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7.开放式试题的解答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一般情况下,这种题目要针对文章的主题来理解。 (2)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者是针对当代青少年的实际情况,从正面看待问题。 (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先谈这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然后再说自己对他的看法。 (4)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不一定面面俱到,可以从某一个方面进入。 (5)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大胆想象,同时注意措施的可行性。 (6)发挥联想、想像补写有关内容。 (7)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 答题套路: (1)表达时最好要有标志性语言。在答题时可以用“我认为……。比如……”这样的标志性语言。先用“我认为……。”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2)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给阅卷老师留下观点鲜明之感,而且给人以条理清楚,论证有力的良好印象。 (3)表达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生活实际。 (4)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语言要通顺,表达要流畅。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专家指导:初一新生学习要抓住七方面
- 下一篇:新初一: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