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考复习|初中语文常见20类成语误用汇编(一),附词义解析+习题
http://www.newdu.com 2024/11/28 03:11:33 三好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正确掌握成语的词义并灵活运用是语文学习的重难点,在语文考试中,无论是基础知识还是阅读写作,都会涉及这一知识点的考查。今天资深语文老师给大家带来初中语文常见20类成语误用汇编(一),附词义解析+习题,具体详情如下: 1 望文生义,主观臆断 成语具有结构的稳定性和意义的完整性,其含义是约定俗成的;它不是构成它的单个语素意义的简单叠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提供的事件的基础上,在丰富的人文背景下,通过引申、比喻等方式抽象概括出来的。 因此,我们在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把握成语字面意义之外的整体意义;同时必须准确理解成语中一些含有生僻义的关键语素,切忌粗枝大叶,一瞥而过,主观臆断,望文生义。 实例展示: 例1.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 例2.发展生产力是当前首当其冲的大事,是一切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例3.三人成虎,人多为王,这似乎成了宗派主义者们的信条。 用法解析: 例1中"文不加点"中的"点",不是"标点"的意思,而是"删改"之意。如果我们不理解它,就可能理解为"写文章不加标点",而实际是指"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例2中"首当其冲"不是"首要的"之意,"冲"是"要冲,交通要道"的意思,比喻最先受到冲击、压力、攻击或首先蒙受灾难。 例3中的"三人成虎"与"人多为王"不同义,它比喻谣言或谣传一再反复就会使人信以为真,多误作团结力量大。 许多成语都有一定的典故来历,或出于古代寓言,或出于历史故事,或出于古代诗文,都有着特定的含义。我们在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追本溯源,不能随意解释,更不能不分场合地乱用。 还有的成语在现代大都使用其引申义或比喻义,但偶尔还会使用其本义,故当成语运用回到其本意时,我们不能视其为错。 实例展示: 例4.随着双边关系的改善,中俄两国终于结为秦晋之好。 例5.平均主义的思想已成为明日黄花,逐渐在人们的头脑中消失了。 例6.让梨推枣是广为传颂的谦让美德的表现,假如只有一个梨子的时候,孩子们难道不应该让给妈妈吗? 例7.节日的秦淮河畔充满了喜庆气氛,灯红酒绿,十分热闹。 用法解析: 例4中的"秦晋之好"是指春秋时期秦晋两国世代联姻,后专指两姓联姻,不能泛指友好关系。此处用来说两国关系友好,故错。 例5中"明日黄花"出自古诗歌,"明日"当"第二天"讲,在诗中指重阳节。原意是说,重阳节一过,菊花就枯萎了。后比喻过了时的无应时作用的东西,或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此处"平均主义"本就无价值,更不是外物或报道,故用错。另外,这个词常误作"昨日黄花"。 例6中"让梨推枣"用于兄弟关系友好,不用于谦虚。 例7中"灯红酒绿"兼有两种词义,既指娱乐场所的繁华景象,也比喻统治者骄奢淫逸的腐朽生活。此处用了本义,故对。像这类两用成语在汉语里很多,辨析时要多加留心。 2 色彩不分,褒贬失当 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不同的成语常带有不同的感情色彩,并随着语言环境的不同而变化,我们在使用时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容易造成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的失误。 实例展示: 例8.在澳门回归的日子里,许多单位的干部都倾巢出动,参加清洁马路的活动。 例9.《火烧赤壁》中,活化了蒋干这个不学无术、胸无城府的形象。 例10.小错误也不能放过,须知集腋成裘,小错积累多了也会对工作造成大的损害。 用法解析: 例8中"倾巢而出"原意是"整窝的鸟儿都出来",比喻敌人出动全部的兵力进行侵扰,只用于贬义;此处用在"单位干部"身上,犯了贬词褒用的错误。 例9的"胸无城府"比喻为人坦率,不用心计,是褒义词。把这个词用在无能的腐儒蒋干身上,明显犯了褒词贬用的错误。 例10"集腋成裘"比喻好东西积少成多,是褒义词;此处用于指"小错误"积少成多,是犯了"褒词贬用"的错误。 另外,有时为了收到特殊的修辞效果,有意贬词褒用或褒词贬用,这不应视为错误。比如"这是'咸与维新'的时候了,所以他们便谈得投机,立刻成了情投意合的同志,也相约去革命""艾奇逊是不拿薪水的教员,他是如此诲人不倦地毫无隐晦地说出了全篇真理",这两句中的"情投意合""诲人不倦"都是修辞上的褒词贬用,起到了很好的讽刺作用。 3 对象不当,张冠李戴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适用对象,词义有所侧重,使用的对象也就不同,有的指个体,有的指群体;有的指人,有的指物;有的专用于男女或夫妻之间;有的专用于写文章或文学艺术等等。如果对这些成语所表达的习惯对象缺乏了解,就会使陈述与被陈述对象之间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比如"炙手可热"只用于指"气焰很盛,权势很大",而时下多误指题材之类。 实例展示: 例11.各种花卉竞相开放,若用国色天香来形容,实不为过。 例12.民谣云:"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足见贾府金玉之多,简直到了汗牛充栋的地步。 例13.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用法解析: 例11中"国色天香"原指色香俱备的牡丹花,不用于"各种花卉"。 例12"汗牛充栋"只用来形容图书多,不能指金玉之类。 例13中"巧夺天工"意为"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巧妙、高超;所修饰的对象必须是人工制作的,而不能是天然的,而"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本身就是天然,不在"人工"之列。 4 人称或角度失当,敬谦错位 某些从古代沿用下来的成语已烙下了古代文化的印记,有的用于自称(谦称),有的用于对方(敬称),如将其混淆,就可能造成误用。 实例展示: 例14.厂长的发言确实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抓好产品质量的好建议。 例15.在家里,爸爸做事总是先斩后奏,什么事情总是做了以后才让我们知道。 例16.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例17.正值老教授八十寿辰之际,晚辈们集体送去一块匾额,上面写着"恭祝您老长命富贵"。 用法解析: 例14中"抛砖引玉"比喻自己先发表很粗浅的意见,目的是引出别人更好、更成熟的意见,是用于第一人称的谦让之辞,不适用于第三人称叙述。 例15"先斩后奏"用于下级把事情处理完后再向上级报告,不适用于平辈关系或上对下。 例16"不耻下问"意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用反了。 例17中"长命富贵",旧时用于对孩子的祝福。 5 范围不清,轻重失当 有的成语适用范围有大小,词义有轻重,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选用范围大小或词义轻重适度的成语,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重词轻用或轻词重用的弊病。 实例展示: 例18.各种形式的周刊、月刊,分类细密的专业报纸不断出现,真有风起云涌之势。 例19.考前每个考生都应充分做好复习,否则,上了考场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就会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例20.劳动光荣,坐享其成可耻,是我们新社会的特点。 用法解析: 例18"风起云涌"比喻事物迅速兴起,声势浩大。此处用来形容各类报刊出现,犯了"大词小用"的毛病。 例19"三长两短"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也特指死亡,词义很重,用在考生身上犯了"重词轻用"的毛病。 例20"坐享其成"的人的思想行为是可以通过劝导加以改正的,用在此句显得语义很轻,应用"不劳而获";"不劳而获"用于剥削阶级思想严重的人,语义重,其思想和行为是应该批判的,和该句的"可耻"相照应。 6 功能混乱,搭配不当 每个成语由于自身词义和词性的不同,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也会不同。如果对句子的语法功能把握不准,就容易造成搭配不当、功能混乱的错误。 实例展示: 例21.他往四周一看,发现漫山遍野都是这种怪石,这时他心中就有了出奇制胜叛军的妙计。 例22.包围圈越缩越小,这群罪大恶极的歹徒已成了瓮中捉鳖。 例23.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发挥组织领导作用,发扬光大"五讲四美"活动的成果。 例24.折扇和信封上面,龙飞凤舞着文艺界几十名委员风采各异的签名。 用法解析: 例21中"出奇制胜"可作谓语,但不能带宾语。 例22中"瓮中捉鳖"是一个动词性成语,在句中充当谓语。此处误将其当作名词性成语,应改为"瓮中之鳖"。 例23、24都把不及物动词"发扬光大""龙飞凤舞"用作及物动词,使之带上宾语,造成错误。 这类错用的情况还有:"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信手拈来前人的成果""漠不关心百姓的疾苦""耳濡目染了先生的高超技艺""司空见惯了腐败现象""逼得穷途末路""当仁不让的责任""同心同德地建设四化""深思熟虑的建议"等。 7 画蛇添足,前后重复 成语一般都比较简练,使用得当,可以收到言简意赅之效,但如果不注意有些成语和句中其他词语的语义相同或相近的比照,就容易造成成语隐含义与句子语意的重复。 实例展示: 例25.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难免会感到自惭形秽,甚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 例26.时下的店名和商品名在吸收外来词时,追求时髦,哗众取宠,令人费解。这些叫人看不懂的名称,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用法解析: 例25中"自惭形秽"指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成语里已隐含有"感到"之意,故该句在语意上显得重复赘余。 例26中"贻笑大方"是被内行人笑话之意,已含有"让人"之意,与前面的"让人"重复。 这类错用的情况还有:"忍俊不禁地笑了""难言之隐的苦衷""一场南柯一梦""显得相形见绌""好像如芒在背""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目前的当务之急""接踵而至地闯进来""津津乐道地说""海内外闻名遐迩""责无旁贷的责任""使我国人民生灵涂炭""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等。 8 不合习惯,违背常规 有些成语常用在否定句中,很少或不能用于其他句式里。如果不注意,就很容易出错。 实例展示: 例27.成都俱乐部的财力令其他球队望其项背。 用法解析: "望其项背"是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句中。 其他诸如"善罢甘休""同日而语""一概而论""无时无刻""等闲视之""等量齐观"等常用于否定句中。 9 不合逻辑,事理不通 不合逻辑是指所使用的成语与整个句子的意思不符甚至矛盾。有时初一看,似乎没错,但从逻辑角度看,则可能与事理不通。 实例展示: 例28.领导者应该在问题出现之时就未雨绸缪,而不应在问题出现之后惊慌失措。 例29.王大妈爱干净是这一带出了名的,家中的各种物件总是摆得有条不紊。 用法解析: 例28中"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事先"显然与"出现之时"矛盾。 例29中"有条不紊"的意思是做事或写文章条理清晰,一点不乱,侧重于条理性,而该句中陈述的话题却是"王大妈爱干净","条理性"与"爱干净"之间缺乏语意逻辑上的联系。 这类错用的情况还有:"受贿之初就心有余悸""曾几何时将大展宏图""问题未发现前就应防微杜渐""长此以往就出现了成绩下滑""把中国人民的抗议置若罔闻"等。 10 形近易误,音近易误 有的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读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在使用时极易混淆;有的成语与其他成语尽管意义相近,但由于语境不同,其意义及用法有细微差别,或者其适用范围有别,必须细加区别,才能判断准确。 实例展示: 例30.在球迷的呼吁下,教练使用了巴乔,他在世界杯上果然不孚众望,多次挽救了意大利球队。 例31.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尽管是高科技,拥有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可以事倍功半,一蹴而就。 例32.汽车向神农架山区奔驰,只见奇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目不暇接。 用法解析: 例30中应用"不负众望"。"不孚众望"与"不负众望"只一字之别,而意思却大相径庭。前者是不能使人信服,后者是不辜负众人的希望。 例31"事倍功半"形容花费的劳力大,收到的成效小,与"事半功倍"的意思弄反了。 例32中应用"应接不暇"。"目不暇接"是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应接不暇"则指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前者偏向主动,后者偏向被动。 声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