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初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背影》知识点详解


    暑期正如火如茶进行着,初中语文如何预习呢?小编整理了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背影》知识点,一起来学吧!
    
    《背影》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散文家、诗人、学者。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代表作有《春》《绿》《荷塘月色》《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二、故事背景
    本文记叙的是1917年的事。那年冬天,作者的祖母死了,在徐州工作任职的父亲朱鸿钧也被解除了职务。作者当时在北京大学读书,得到祖母去世的噩耗,便从北京赶到徐州,同父亲一道奔丧回家。父亲朱鸿钧没有积蓄,回到扬州后,借钱办了丧事。办完丧事后,作者回北京念书,朱鸿钧到南京找工作,父子二人便在浦口车站依依惜别。《背影》所写的就是这一段事。
    三、文学常识
    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
    1.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散文与韵文、骈文相对,不追求押韵和句式的工整。这是广义上的散文。
    2.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行的一种文学体裁。这是狭义上的散文。
    四、理解词义
    1.祸不单行: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2.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
    3.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
    4.典质:(把财产、衣物)典当、抵押出去。
    5.赋闲:失业在家。
    6.勾留:短时间停留。
    7.踌躇:犹豫。
    8.颓唐:衰颓败落。
    9.蹒跚: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10.不能自已: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11.情郁于中:感情积聚在心里。
    12.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13.琐屑:细小而繁多的事。
    五、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①):开篇点题,点明自己对父亲的背影难以忘怀。
    第二部分(②-⑥):车站离别,望父买橘,刻画背影,表现了父亲的爱子之情。
    第三部分(⑦):写别后思念,泪光中再现父亲的背影,抒发怀念父亲之情。
    六、问题归纳
    1. 文章是以什么方式开头?有什么好处?这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以倒叙的方式开头,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从而吸引读者。这段话表达了对父亲的思念,为全文定下略带伤感的感情基调,又提示全文中心内容,突出“背影”。
    2. 文章的第二、三小节交代了朱自清当时的家庭状况,这段叙述是否属多余笔墨?
    家中“祸不单行”,遭受不幸的变故,家境衰败,这惨淡的环境、悲凉的气氛,与下文父亲送别时对儿子的满腔挚爱形成对照。在这种特定背景、环境下父亲的“背影”,不同于随处可见的普通背影,更充满感情、饱含深意,更显示出父爱的崇高。这一段正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看似偏离话题,实则紧扣中心。
    3.“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说说这里用两个“终于”、两个“踌躇”有什么表达效果。
    用两个“终于”、两个“踌躇”写出了父亲矛盾的心理,父亲虽然事忙,但又对“我”不放心,更突出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
    4. “不要紧,他们去不好!”这句话包含父亲怎样的情感?
    父亲当时急于谋事,在生存的巨大压力之下忧心如焚,但是儿子在他的心目中重于一切,他唯恐儿子在路上有什么闪失,所以最后还是决定由自己亲自送。
    5. 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的背影的?在描写父亲穿铁道、爬月台买橘子时用了哪些动词?有什么作用?
    作者通过父亲穿铁道、爬月台的行动来描写父亲的背影。作者用了“探”“穿”“攀”“缩”“倾”等动词,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描写出父亲穿过铁道、爬上月台买橘子的艰难情景。“攀”既写出了月台的高度,又让人想象父亲爬时的吃力;“缩”点明了他爬时的困难;“倾” 说明了他身子肥胖,爬时很费劲。父亲对儿子的关心、体贴、爱护之情就是通过这一系列的动作含蓄地表现出来的。
    6. 父亲在这一段中共说了三句话,找出来并作简要赏析。
    ① “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赏析:父亲已把儿子送上车,已经关照得无微不至,儿子也劝父亲可以走了,而父亲还觉得自己没尽够心意,看见月台上有卖橘子的,便要给儿子买橘子。过铁道不容易,父亲也看在眼里,自己费点事,能让儿子受用,他是心甘情愿的。父亲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
    ②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赏析:父亲担心儿子路途是否平安,要儿子回到北京来信报平安后,才能放心。
    ③“进去吧,里边没人。”
    赏析:父亲走了几步就回头,可见他心里还是惦记着儿子,依依不舍。他又想到儿子所带的行李,叫儿子小心,什么都为儿子着想。
    7. 课文中对“我”的第二次流泪写得很详细,“我”流泪是因为什么原因?
    (1)对父亲的感激:父亲不顾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为“我”穿铁道、爬月台买橘子。
    (2)对父亲的理解:父亲不放心茶房,亲往为“我”送行,千叮咛万嘱咐,不厌其烦,表现出中老年人的“迂”,这都是对儿子的怜爱之情,不是他人所能比的。
    (3)对父亲艰难生活的同情:买橘子时的蹒跚艰难,一下子引发“我”的联想,家庭生活的重压何时才能解除,父亲的这种艰难还得延续支撑多久。
    (4)对父亲未来生活的忧虑:父亲渐显老态,但还得继续生存挣扎以维持自己及家人的生计,今后他又怎样生活,从身体到心理的逐渐变化,做儿子的又能帮助多少呢?  
    (5)对自己误解乃至责怪父亲的深深忏悔:对父亲特殊时刻所表现出的照顾关心,不仅不领情,反而有所埋怨和嫌弃,但当为自己艰难买橘的过程特别是“背影”映现,自己终于内疚、愧悔,无声的谴责,借助有形的“泪水”表现了出来。
    七、课文主题
    本文追忆了作者和父亲在浦口车站分别时的情景,刻画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慈父形象,表达了真挚深沉的父子之情,抒发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思念之情。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站,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