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初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七年级语文上册预习,第一单元《观沧海》课文知识点


    预习是语文学习的前奏,在语文学习中,只有做到充分的预习,才能实现语文学习的高效。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语文上册预习,第一单元《观沧海》课文知识点,快来学习吧。
    
    观沧海 课文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 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著有《蒿里行》《短歌行》《龟虽寿》等诗篇。诗作以慷慨悲壮见称。
    二、故事背景
    《观沧海》是曹操率军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三、课文翻译
    原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注释:
    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西北。东汉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征乌桓时曾路经这里。
    以观沧海:以,来。沧海,即大海,这里指渤海。
    水何澹澹:何,起强调作用,可译为“多么”。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峙:耸立。竦、峙:都是耸立的意思。
    译文:向东伐乌桓时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原文: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注释:
    丛生、丰茂:都是指树木、草木长势旺盛。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发出的声音。
    洪波:巨大的波涛。
    译文:树木郁郁葱葱地生长,各种草长势也很旺盛。秋风飒飒吹来,树木簌簌作响,巨大的波涛不断涌起。
    原文: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
    若:好像。
    其:代词,代大海。星汉:银河。
    幸甚至哉:幸运得很,好极了。幸,幸运。至,达到极点。
    译文:日月运行,好像都出于大海的吞吐之中;银河辉煌灿烂,仿佛都闪耀于大海的胸怀之间。庆幸得很,用这首歌来表达我的志向。
    四、问题解疑
    1.开头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和对 象。“观”字统领全篇。
    2.品析“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这句诗。
    “澹澹”,形容大海水面浩淼的样子;“何”,是“多么”的意思,是赞美之词;“竦峙”,是高高屹立的样子。句意是:茫茫的大海上碧波动荡,一望无垠,只有山脚下的山岛突兀耸立在海心。它们点缀在辽阔的大海上,使大海显的神奇壮观。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两句诗在写法上有何突出的特色?试分析。
    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这四句是虚景。作者借助丰富的想象,来充分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同时将自己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于诗中,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与远大的政治抱负。
    四、课文主题
    《观沧海》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借大海雄浑壮阔的景象抒发了意气昂扬的豪迈感情和开阔胸襟,表现了他渴望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声明:本文内容综合整理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