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初中生物 > 试题库 > 月考 >

初二生物教学教案:肺的通气


    肺的通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各器官的主要功能,知道人工呼吸和肺活量。
    2、说明肺的位置、结构和功能,解释肺通气的原理和过程。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人体呼吸系统的挂图或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让学生自制教具,在课上演示,使学生对呼吸运动与肋骨和膈的运动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再结合归纳呼吸运动的过程和原理,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3、通过现场表演,让学生掌握人工呼吸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学会测定胸围差。
    4、通过将呼吸频率及胸围差测定结果量化、处理,培养学生数据处理能力。
    5、各小组通过课后测量的胸围差报告,做一个小报告并讨论锻炼身体增加胸围差的日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情感目标
    1、通过肺的结构和气体交换相适应的教学,使学生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辨证观点。
    2、通过人工呼吸的原理和方法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和助人为乐的教育,通过测定胸围差和学习肺活量的知识,使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
    3、在分组活动中,使学生学会相互协作。
    教学建议
    知识体系图解
    教材分析
    本课的重点是肺的位置、结构和功能以及理解呼吸运动的原理。
    肺的位置、结构和功能是本节学习呼吸运动的基础,也是本章学习呼吸的全过程的基础。打好这个基础不仅可以使后面学习比较容易,还能使学生体会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是普遍现象,有利于学生建立生物学观点。
    呼吸运动的过程和原理既是基础知识的难点,又是培养能力的难点。该原理需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后经过推理、判断等思维过程来理解,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法建议
    讲解肺的位置、结构和功能,可利用挂图结合模型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观察猪肺或其他动物的肺(看实物),也可以让学生观察显微镜下哺乳动物肺的永久切片,使学生对肺和肺泡的结构有感性认识。
    呼吸运动的过程和原理的授课可以采用让学生自制教具,在课上演示、交流,使学生对呼吸运动与肋骨和膈的运动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再让学生亲自验证呼吸运动,这样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供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条件的学校可演示有关人体呼吸运动的动画型电脑软件,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此外,教师可设计一些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呼吸的频率,可安排学生实习活动:测试平静时与运动后的呼吸频率,来获得知识,同时也加强对口对口人工呼吸时为什么每分钟吹气的次数为16~18次的理解。人工呼吸让学生在课上练习,提高学生的救护能力。
    另外创造条件作好测定肺活量和胸围差的实验。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引入:前面讲了营养和营养的运输,我们人类能够正常生存,除了“衣食住行,柴米油盐酱醋茶外”,还有什么东西我们不能离开呢?
    (学生随意答),对,这就是空气(O2)
    空气如何进入人体内?或人需要的O2通过哪一生理过程获得?—呼吸作用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进行新课:安排学生活动——憋气,让学生体验维持正常生命活动需要呼吸。
    让全体学生像游泳练憋气那样,吸上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同时,教师读秒,请学生自己记时。练习三次,看全班谁憋气的时间长?达多长时间不喘气,体会憋气的感受。
    不管你憋气的时间有多长,最终你还是得呼吸,人如果因特殊原因,几天不进食,人体还能维持生命活动,但无论有什么原因,几分钟不呼吸,人体将会窒息甚至身亡。可见,呼吸对人体非常重要。
    板书:第六章 呼吸
    人通过呼和吸两个动作将空气送入人体内,又将体内产生的废气排出体外,而完成这一过程,离不开人的呼吸系统。
    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录像,分析一下人的呼吸系统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
    (一)呼吸系统的组成
    1、出示呼吸系统组成的模式图,请学生分小组自学书中内容—呼吸系统组成,辨认各器官的形态及位置,并提问1—2名学生,让讲台在挂图上指出各器官的位置。
    (1)呼吸道(由上→下):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
    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有清洁、温暖和湿润吸入的空气等作用。
    (2)肺:气体交换的场所。
    让学生按小组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①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提倡用鼻呼吸而不用口呼吸,这是为什么?
    ② 为什么吃饭不能高声谈笑?
    ③ 咽部如被东西堵塞,怎样急救才可挽救生命?(“T”形切口外插人工呼吸管)
    讨论2—3分钟后,请2~3个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补充,让学生理解呼吸道的作用。
    为什么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下面来看肺的结构。
    2、出示肺的内部结构模式图结合模型,边观察边讲解:
    肺的位置:肺在胸腔内,左右各一。
    肺的外形:(可安排观察实物)肺呈圆锥形,柔软而有弹性,新生儿的肺淡红色,成年人的肺由于吸入尘埃沉淀在肺内,所以是暗灰色。
    肺的结构:指导观察:先观察完整的肺器官(模型),再观察与极细微的支气管一簇肺泡的放大图,最后观察这簇肺泡中一个肺泡的放大图。随后,教师用计算机演示肺泡和包绕在外的毛细血管之间的关系。学习这部分知识,让学生联系自己的身体,联想气体进出肺泡,联想肺泡与血液之间气体交换,从大到小,从小(肺泡)到大(肺)反复认识肺的结构。
    教师可安排学生观察哺乳动物肺的永久装片。
    在此基础上,师生一起总结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
    板书:肺泡的特点:(1)数量多:约8亿;(2)面积大:约100平方米;(3)壁极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4)有弹性:肺泡壁外具弹性纤维;(5)外包毛细血管网。
    小结:肺泡的结构与气体交换的功能相适应。可以保证肺泡内的气体与毛细血管内的气体顺利地进行交换,也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辨证关系。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提问:人的呼吸系统的组成如何?肺泡有哪些结构特点适于气体交换?
    进行新课:肺怎样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呢?它必须通过呼吸运动来完成。
    1、演示实验:有条件的学校用猪肺或羊肺做演示实验:教师将玻璃吹管插入与肺相通的支气管内,向吹管吹气,再停止吹气,请学生用观察肺的扩张和回缩。
    2、学生活动:体验呼吸运动,理解肺的通气。
    ① 做胸式呼吸动作。请学生双手轻触自己胸侧的肋骨处,做深呼吸。提醒学生注意自己在吸气和呼气时,胸廓的变化,推测胸腔体积的变化。
    ② 做腹式呼吸动作。请学生将手放在自己的腹部,像在音乐课上练声时那样,深吸一口气,体验腹部的隆起;再渐渐呼气,体验腹部的恢复。然后请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推测腹式呼吸是否会影响胸腔体积的变化以及会引起怎样的变化。
    在体验呼吸运动的基础上,概括什么是肺的通气?呼吸运动的概念。
    板书:
    肺的通气—肺部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呼吸运动—指胸廓有节律地扩大与缩小。
    那么,呼吸运动是怎样产生的呢?
    3、探究呼吸运动的原理
    (1)演示实验1:肋骨的运动
    ① 请一个学生介绍教具哪些部件代表脊柱、肋骨、胸骨和肋间外肌。
    ② 教师在前面用教具演示“呼吸运动与肋骨的运动关系”,学生分组用自备的教具模拟肋骨运动。
    ③ 观察和讨论:肋骨的运动与胸廓前后径和左右径的变化如何相关?
    ④ 归纳总结:由于肋间外肌的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扩大;反之,肋间外肌舒张,肋骨下降,胸骨向下向内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缩小。总之,肋间肌肉的收缩和舒张牵引肋骨运动,从而引起胸廓前后径和左右径的变化。
    (2)演示实验2:膈的运动
    ① 教师介绍模型各部分代表的部件:橡皮膜代表膈,两个气球代表肺,玻璃瓶代表胸廓。
    ② 教师在前面用教具演示膈的运动。说明用手向下拉橡皮膜,使膈顶部下降,代表膈肌收缩;手松开橡皮膜,使膈顶部回升,代表膈肌舒张。
    ③ 学生观察并思考:膈的运动与胸廓的上下径的变化如何相关?
    ④ 归纳总结: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
    (3)小组讨论:
    ① 呼吸运动是怎样产生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