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初中生物 > 试题库 > 月考 >

九年级生物复习资料:九年级生物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及自动调节能力浙江版(2)


    (1)从生态平衡的角度看,池塘的这种变化说明池塘的 遭到了破坏。
    (2)造成这种破坏的原因是:化工厂污水中的有毒物质对池塘水质影响,超过了池塘生态系统的 能力。
    (3)要使池塘恢复本来面目,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 ;首先要恢复的生物是 。
    (五)环境保护
    保护环境的措施很多,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自然保护和环境污染的监测和防护。
    (4)环境保护:
    1. 自然保护:
    涵义: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使生物圈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措施:
    (1)十大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工程(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为主要目标)
    (2)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自然保护的重要手段(保护珍稀动植物资源和有代表性的自然环境)
    2. 环境污染的监测和防治(建立环境污染监测机构,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练习: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类把草的种子吃掉,试着将某块草地用网罩上。过了一段时间后,没有加网罩的草生长良好,加网罩的草地上的草数量却比以前减少,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加网罩草地的( )
    A. 草的光合作用减弱
    B. 食物网发生变化
    C. 土壤结构改变
    D. 消费者的种类和数量增多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前后两种草在土壤结构和光合作用效率方面不会有太大差异,而人工增加网罩,虽防止鸟吃草的种子,但同时也阻隔了鸟对食草害虫的捕食,导致害虫数量大量增加,影响了草的生长。所以食物网和食物链结构变化是导致草长不好的主要原因。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均应遵循生态的自然平衡规律。选C。
    【典型例题】
    例1. 下图为生活在同一培养缸中的两个群体M和N的种群密度变化曲线。
    对曲线的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 M以N为食 B. N以M为食
    C. M与N无捕食关系 D. M和N的数量改变相同
    分析:此题主要是考查捕食的概念。捕食是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前者称为捕食者,后者称为被捕食者。由于捕食者以被捕食者为食,所以捕食者的种群密度随被捕食者的种群密度的增大而增大,随其减小而减小,呈现同步变化的趋势。由上图曲线分析出N为捕食者,M为被捕食者,所以正确答案应是B。
    例2. 在下图所示的食物网中,由于某种原因蚱蜢大量减少,蚯蚓数目将会发生什么变化
    A. 增多 B. 减少 C. 基本不变 D. 可能增也可能减
    分析:此题考查食物网中的各食物链之间的关系。在该食物网中,由于蚱蜢大量减少,必然导致蜥蜴与蛇的食源断缺而引起它们数量的减少。鹰作为该食物网中的最高消费者,由于失去了部分原先占有的营养来源,于是鹰将增加对兔和相思鸟的捕食,这样将导致蚯蚓的天敌——相思鸟数目下降,而使蚯蚓数量增多。应选A。
    例3. 挪威为了保护有狩猎意义的雷鸟,采用奖赏的方法,捕杀危害雷鸟的猛禽和兽类,以提高雷鸟种群资源,但结果竟成了球虫病和其他疾病在雷鸟中广泛传播的因素,以至雷鸟一次又一次的大量死亡。
    (1)雷鸟大量死亡的直接原因是 。
    (2)雷鸟大量死亡的根本原因是 。
    (3)以上事例说明捕食关系的意义 。
    分析:(1)雷鸟大量死亡的直接原因是球虫病和其他疾病。
    (2)雷鸟大量死亡的根本原因是天敌大量减少,病鸟得以生存,传播疾病和繁衍后代。
    (3)以上事例说明捕食关系的意义淘汰病弱个体,使种属优良。
    该例说明人对自然的改造应该遵循生态平衡的基本规律。
    例4. 在以植物→美洲兔→猞猁为食物链的生态系统中,美洲兔和猞猁的数量变化曲线如下图,请据图回答:
    (1)这个生态系统所出现的状态是[  ]
    A. 永不平衡 B. 永远平衡
    C. 短暂动态平衡D. 较长时间的动态平衡
    (2)猞猁被大量捕杀后,美洲兔的数量变化曲线会出现[  ]
    A. 先上升后下降B. 先下降后上升
    C. 不断上升 D. 不受影响
    (3)猞猁被大量捕杀后,美洲兔的平均奔跑速度将会[  ]
    A. 升高B. 降低 C. 不变D. 无法估计
    (4)图中所示的数量变化曲线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程度的_________能力,如果向某一生态系统内部引入或引出一个或几个物种,受影响的将是_________。
    分析:图中的两支曲线呈现同步变化的趋势,说明两种动物的数量处在动态平衡中,猞猁被捕杀后,美洲兔天敌减少,在短时间内数目将会大量增加,但由于自然资源总量不变,不能同时给这些美洲兔提供食物,则美洲兔数目又会减少,而天敌的减少也会使美洲兔不需要为躲避天敌而奔跑,其平均奔跑速度将会下降。生态系统都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增加或减少生态系统的物种都会对整个系统造成影响。(答案:D、A、B、自动调节、整个生态系统)
    【模拟试题】
    一. 选择题。
    ( )1. 对生态平衡的正确理解是
    A. 随着生产者的数量锐减,消费者也大量死亡
    B. 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相等
    C.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数量保持恒定
    D.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动态平衡
    ( )2. 下列措施不利于保持生态平衡的是
    A. 封山育林B. 禁止捕猎
    C. 保护野生动物 D. 平湖改良田
    ( )3. 农民拔除稻田里的稗草,不断清除鱼塘中食肉的“黑鱼”,人们这样做是为了
    A. 保持生态平衡
    B. 保持生物群落的单一性
    C. 调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方向
    D. 使物质能够尽快地循环流动
    ( )4. 粘虫在麦田里大量繁殖,造成小麦严重减产,引起该农田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可能是
    A. 青蛙大量被捕捉,破坏了食物链
    B. 大量清除杂草
    C. 大量捕杀田鼠
    D. 大量捕杀黄鼬
    ( )5. 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越大,则①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 ②生态系统的成分越简单③营养结构越复杂 ④营养结构越简单⑤生态平衡容易破坏⑥生态平衡不易破坏
    A. ①③⑤ B. ②④⑥C. ①③⑥D. ②④⑤
    ( )6.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生态系统中的个体年龄越老自动调节的能力越小
    B.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的能力越小
    C. 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自动调节的能力越大
    D.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总有一定限度
    ( )7. 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灾,其中原因之一是
    A. 长江口热带风暴 B. 长江上游森林植被破坏
    C. 水库泄洪过快 D. 北方风沙使河床变浅
    ( )8. 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占陆地面积的一部分,可是在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这种现象说明了
    A. DDT是挥发性物质B. DDT已加入全球性的生物地化循环
    C. 考察队将DDT带到南极 D. 南极动物也偶尔到施用农药的地区寻食
    ( )9. 草原上的狼、狐会危害家畜,如果猎手无节制大量捕杀狼、狐,最终会导致
    A. 畜牧业得到发展 B. 草原植被破坏
    C. 牧草生长良好 D. 草食性动物不断进化
    ( )10. 自然林区内的马尾松一般不容易发生虫害,但在一些人工马尾松林中却常会发生严重的松毛虫危害,其主要原因是
    A. 松毛虫繁殖力强B. 马尾松抗虫害能力差
    C. 人工林营养结构简单D. 当地气候适宜松毛虫生长
    二. 简答题:
    1. 在我国珠穆朗玛峰的河谷森林中,有一种雀鸟总成群地在森林上层活动,吃高大乔木的种子,煤山雀、黄腰柳莺和橙红鹤等鸟类总是在森林中层营巢,血雉和棕尾雉则是典型的森林底栖鸟类,吃地面的苔藓和昆虫。
    (1)在这个森林中,除了上面提到的各种动物和植物之外,还生活着 、
    等微生物,微生物主要生活在 里。
    (2)下列哪项是一个种群( )
    A. 森林中的所有昆虫B. 森林中所有血雉
    C. 森林中所有苔藓 D. 森林中所有树木
    (3)上述森林中的各种生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称为( )
    A. 群落的垂直结构B. 种群的垂直结构
    C. 群落的海拔结构 D. 种群的海拔结构
    2. 下图是珠江三角洲的农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建立了该地特有的蔗基鱼塘和桑基鱼塘。请据图回答:
    (1)这种人工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生物因素是 。要使它长期稳定发展,除了有稳定的 来源,各类生物要 。
    (2)建立这一生态系统的目的是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 ;其能量利用率高的原因是其在营养结构上具有 的特点。
    (3)蚕粪、蔗叶进入鱼塘经过 的作用又被桑基蔗基所利用。蚕粪中的氨经过 作用,形成 ,被植物吸收。
    (4)概括地说,该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取决于它的 。
    3. 所有的生态系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既有大量的 ,也有大量的 ,二者缺一不可,此外,在所有的生态系统中,还都存在着很多 ,它们也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 近几十年来,由于工业迅速发展,大气中CO2含量剧增,是造成地球温室效应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①森林的超量砍伐和土壤的沙漠化;②对有限耕地的频繁耕作和水域严重污染,也造成大气中的CO2的剧增,试对①②作出恰当解释。
    (1)
    。
    (2)
    。
    试题答案
    一. 选择题。
    1~5 DDCAC 6~10 ABBBC
    二. 简答题。
    1. (1)细菌、真菌、土壤(2)B (3)A
    2. (1)生产者、分解者 非生物物质和能量 保持相对稳定
    (2)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食物链短
    (3)分解者 硝化细菌 亚硝酸盐、硝酸盐
    (4)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动态平衡
    3. 生产者、消费者 分解者 非生物物质和能量
    4. (1)森林超量砍伐和土地沙漠化,使光合总面积减少,因此对CO2的同化减少了,使大气中CO2量增多
    (2)频繁耕作或水域污染,加速了土壤和水域中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从而向大气中释放的CO2增多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