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2015初二年级数学下册期中综合试卷(含答案解析)(6)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06:11:5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16.如图,把△ABC经过一定的变换得到△A′B′C′,如果△ABC上点P的坐标为(a,b),那么点P变换后的对应点P′的坐标为 (a+3,b+2) . 考点: 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 分析: 找到一对对应点的平移规律,让点P的坐标也做相应变化即可. 解答: 解:点B的坐标为(﹣2,0),点B′的坐标为(1,2); 横坐标增加了1﹣(﹣2)=3;纵坐标增加了2﹣0=2; ∵△ABC上点P的坐标为(a,b), ∴点P的横坐标为a+3,纵坐标为b+2, ∴点P变换后的对应点P′的坐标为(a+3,b+2).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已知对应点找到各对应点之间的变化规律. 17.如图,在?ABCD中,对角线AC平分∠BAD,MN与AC交于点O,M,N分别在AB,CD上,且AM=CN,连接BO.若∠DAC=28°,则∠OBC的度数为 62 °. 考点: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分析: 根据菱形的性质以及AM=CN,利用ASA可得△AMO≌△CNO,可得AO=CO,然后可得BO⊥AC,继而可求得∠OBC的度数. 解答: 解:∵四边形ABCD为菱形, ∴AB∥CD,AB=BC, ∴∠MAO=∠NCO,∠AMO=∠CNO, 在△AMO和△CNO中, ∵, ∴△AMO≌△CNO(ASA), ∴AO=CO, ∵AB=BC, ∴BO⊥AC, ∴∠BOC=90°, ∵∠DAC=28°, ∴∠BCA=∠DAC=28°, ∴∠OBC=90°﹣28°=62°. 故答案为:62. 点评: 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注意掌握菱形对边平行以及对角线相互垂直的性质. 18.如图,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经过点M(3,2),且与一次函数y=﹣2x+4的图象交于点N.若对于一次函数y=kx+b(k≠0),当y随x的增大而增大时,则点N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是 x>2 . 考点: 两条直线相交或平行问题. 分析: 把M点坐标代入可得到关于k、b的关系式,再联立两直线解析式,消去y可求得x,可得到关于k的函数,再结合k的范围可求得x的范围,可得出答案. 解答: 解: ∵y=kx+b(k≠0)的图象经过点M(3,2), ∴2=3k+b,解得b=2﹣3k, ∴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kx+2﹣3k, 联立两函数解析式可得,消去y整理可得(k+2)x=2k+1, ∴x===2﹣, ∵y=kx+b(k≠0),且y随x的增大而增大, ∴k>0, ∴﹣<0, ∴x>2, 即点N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为x>2, 故答案为:x>2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两函数的交点问题,用k表示出N点的横坐标是解题的关键,注意一次函数的增减性与k的关系. 三、细心解答(本大题共4个小题,19、20每小题16分,21、22每小题16分,共28分) 19.在一次夏令营活动中,老师将一份行动计划藏在没有任何标记的点C处,只告诉大家两个标志点A,B的坐标分别为(﹣3,1)、(﹣2,﹣3),以及点C的坐标为(3,2)(单位:km). (1)请在图中建立直角坐标系并确定点C的位置; (2)若同学们打算从点B处直接赶往C处,请用方位角和距离描述点C相对于点B的位置. 考点: 坐标确定位置. 分析: (1)利用A,B点坐标得出原点位置,建立坐标系,进而得出C点位置; (2)利用所画图形,进而结合勾股定理得出答案. 解答: 解:(1)根据A(﹣3,1),B(﹣2,﹣3)画出直角坐标系, 描出点C(3,2),如图所示; (2)BC=5,所以点C在点B北偏东45°方向上,距离点B的5 km处.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坐标确定位置以及勾股定理等知识,得出原点的位置是解题关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