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教学教案: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2)
http://www.newdu.com 2025/01/22 12:01:23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等高线地形图这部分内容是本节的重点,需要将头脑中的立体图形转换成平面图形,内容抽象,比较难掌握,但也是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思维的好时机。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等高线绘法示意图,特别注重图形的转换过程,在读图中,指导学生清晰把这幅图分为几步,特别注意对比分析山体和平面等高线地形图的特征,如,等高线的数值变化规律、等高线间的疏密程度和山体形态的关系。从而找到在等高线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的方法。 通过 教材的想一想中的等高线陡坡和缓坡示意图使学生在刚了解等高线地形图后,马上用高线图来分析等高线间的疏密程度和山体形态的关系,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等高线密----坡陡;等高线稀疏-----坡缓。通过分析此图,学生巩固了空间概念,提高他们的空间思维和想象的能力。 在学生获得了有关地形图的知识后,利用教材的做一做,给学生独立学习和相互讨论的机会,可分成小组,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山顶、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几种地形的素描图极其对应的等高线地形图,经过小组讨论后,由学生代表说明每一个等高线的图形特征和山顶、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几种地形的对应关系。教师给予纠正、补充,通过讨论,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认这几种不同的地形。 分层设色地形图的教学,可让学生直接做做一做的填表练习,强化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加强读图能力的训练。 地形剖面图部分的教学,充分利用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一图,指导学生理解等高线地形图如何转化成了地形剖面图的过程,如有计算机课件帮助演示,效果更好。有利于学生巩固前面刚形成的空间观念。可用教材上的形容从地形剖面图上看地形的高低这部分可以一边讲,一边让学生跟着画,(在填图作业上或老师发给的印有等高线的纸)。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等高线概念,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教学手段〉 计算机课件(关于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 等高线绘法示意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及地图册中的各种地形图、示意图。 〈教学过程〉 (引课)导入:世界最高峰喜马拉雅山上的珠穆朗玛峰高度8848米,而在青藏高原上测得珠穆朗玛峰高度为4000多米?同一个珠穆朗玛峰为什么会出现两个高度值?而这两个高度值又是怎么测出来的呢? (计算机演示)动画: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提问:图上甲的高度是多少? 学生看图回答: (1)以海平面为标准,高度为1500米,这是海拔高度 (2)以乙点为标准, 高度为1000米,这是相对高度 图上乙处的高度是什么高度?是海拔高度。 小结:地面高度有两种计算方法: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它们都是指垂直距离,但起点不同。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 (板书)一.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1.海拔 2.相对高度 (承转)珠穆朗玛峰高度8848米指的是海拔高度,4000多米则指的是珠穆朗玛峰与青藏高原相对高度。珠穆朗玛峰和青藏高原都是以高著称,地球表面还有高低起伏的各种地形,如何在地图上表示它们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等高线地形图。 讲授新课 (板书)二、等高线地形图 (计算机演示)动画:等高线地形图 提问: 1.这是什么?(一个山体) 2.围绕山体的线是等高线,在山体上同在一条等高线的点有什么特点?(海拔相同)。 3.山体各层等高线被压入同一平面,等高线的排列有什么特点?和原来的立体图有什么对应关系?(山顶比四周高,所对应的等高线数值,中心高,周围低;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学生活动)完成想一想 (计算机演示)动画:分层设色地形图 (板书)分层设色地形图 (学生活动)完成做一做的填表作业。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 一、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1.海拔 2.相对高度 二、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的概念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根据等高线的特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形种类。 训练读图能力。 〈教学难点〉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形种类 〈教学手段〉计算机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初一地理教学教案:土地资源
- 下一篇:初一地理教学教案: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