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教案:第二册3、5呼吸系统(2课时)(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10:11:23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2)动脉血是指含氧量高的血液,而血液经过肺泡后就得到了氧,而经过小肠绒毛毛细血管时主要是得到营养物质。 (3)题目要求选择肺泡结构上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而(B)不属于结构特征。 (6)咽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共同通道,咽食物时,如果大声谈话,会厌软骨来不及遮盖,会使食物误入气管。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理解人体呼吸运动时膈肌、肋间外肌的变化情况。 (二)技能目标 1.通过呼吸运动与肋骨、胸骨、膈的关系模型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通过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练习肺活量和胸围呼吸差的测定。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人体呼吸运动时肋骨、胸骨、膈的变化情况。 教学难点:理解人体呼吸运动时肋骨、胸骨、膈的变化情况。 三、教学准备:呼吸运动与肋骨、胸骨、肋间外肌模型(自制)、膈与呼吸运动关系的模型、软尺、医用肺量计。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外界的氧气是怎样进入肺内,肺内的二氧化碳又是怎样排出体外的呢?这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二)新课讲述 请学生手按胸部,做一次呼吸运动,感觉一下胸部的起伏与呼吸的关系。然后教师提问:吸气和呼气是如何进行的呢? 带着问题让学生阅读材料57页第二段,约3分钟后出示肋骨、胸骨与呼吸运动的模型,示范给学生看,边说明肋间外肌、肋骨、胸骨与呼吸运动的关系,并填好板书中的表格。 再出示膈与呼吸运动的模型,边示范给学生看,边说明膈肌、膈与呼吸运动的关系,并填好板书中的表格。 最后,教师应强调,呼气和吸气是交替连续进行的,这样不断把外界新鲜空气吸入体内,并呼出浊气。 我们理解了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等知识后,应该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下面我们学习呼吸系统方面的卫生与保健知识。请学生阅读教材最后一部分内容(57页倒数第二段至结尾),教师出示问题:我们青少年怎样才能拥有健康的呼吸系统?约2分钟后学生自学完毕,教师总结。 最后请同学们完成实验—— 胸围呼吸差的测定。(肺活量的测量可放在课外进行) 五、板书设计 吸气 呼气 肋间外肌 收缩 舒张 肋骨向上、向外移 向下、向内移 胸骨向上向下 胸廓前后、左右径增大减小 膈肌收缩舒张 膈下降回升 胸廓上、下径增大减小 胸腔体积增大减小 肺内压减小,小于大气压增大,大于大气压 六、习题与解析 1.随堂练习 (1)成年人平静吸气时呼吸肌的活动状况与肺内气压的变化是( ) (A)肋间内肌收缩,膈肌收缩,肺内气压增大 (B)肋间内肌收缩,膈肌舒张,肺内气压下降 (C)肋间外肌收缩,膈肌收缩,肺内气压下降 (D)肋间外肌舒张,膈肌舒张,肺内气压下降 (2)肺活量是指( ) (A)肺能容纳的最大气体量 (B)尽力吸气所能吸入的气体量 (C)一次呼吸运动时肺的通气量 (D)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3)小李平静时胸围长80厘米,尽力深吸气时的胸围长90厘米,尽力深呼气时的胸围长78厘米,则他的胸围差是( ) (A)170厘米 (B)158厘米 (C)10厘米 (D)12厘米 2.课后练习 (4)右图是人在平静呼吸时,肺内气压变化的示意图,处于(A)点时,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关系是( ) (A)肺内气压>大气压 (B)肺内气压=大气压 (C)肺内气压<大气压 (D)不能确定 (5)运动员的胸围差比一般人大,说明运动员( ) (A)肺的呼吸功能强 (B)身体健康 (C)每次呼出的气体多 (D)呼吸的频率低 (6)肺换气是指( ) (A)外界气体进入肺泡 (B)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 (C)人体得到氧气的过程 (D)肺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3.参考答案 (1)(C) (2)(D) (3)(D) (4)(C) (5)(A) (6)(D) 4.简要分析 (1)平静呼吸,主要由肋间外肌和膈肌完成,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举,膈肌收缩,膈下降,使胸廓扩大,外界气压大于内部,气体进入。 (3)胸围差是指人尽力吸气时的胸围长与尽力呼气时的胸围长之差。 (4)从纵坐标可知(A)点时,肺内气压为负值(相对于大气压而言),所以肺内气压<大气压。 (5)运动员由长期的锻炼,其肺活量大,胸围差也较大,这都说明他的呼吸功能强。 (6)肺换气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外界含氧高的气体进入肺内,另一方面是肺内含二氧化碳高的气体排出体外,而(B)不够确切,应指出是肺内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