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初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初二语文复习资料(苏教版)-《长征组歌两首》教案设计(2)


    提示:
    ⒈ 中心句: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这一句画龙点睛的盛赞毛主席的用兵如神。
    ⒉ 如开头三句,用短句有气势,突出当时的局势严峻,写出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的自然环境。
    再如:“天如火来水似银”,用比喻生动再现天气的酷热和缺水的景象,从而渲染红军行军的艰辛。
    再如:又来四句三字短句,再现红军不仅面临严酷的环境,而且处于被几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的艰难处境,从一个“压”字即可看出来。
    从第10――16行,这几行文字生动形象的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场场敌我之间的运动战。让人深刻的感受到红军战士的顽强、勇敢、机智的英雄形象,也表现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家的风采。
    第二课时
    上课时间: 总课时:
    一、情境过渡:
    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之后来到白雪皑皑的夹金山(即雪山)和荒芜人烟、危机重重的草地。如果说前面的困难靠智慧克服,那么下面他们要用什么方式来解决?(学生讨论交流发言)
    二、授新课
    ⒈读《过雪山草地》,红军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提示:路难走,没有吃,没有住。生存危机之严重。如开头四句。
    ⒉问:怎样克服的?靠什么?
    提示:千锤百炼的红军靠着坚强的意志,对革命理想的执着追求,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终于踏过雪山,走过草地。如“钢铁汉”、“不怕”、“千锤百炼”、“迎”、“扎”、“骨更硬”、“志越坚”。
    ⒊如果要造一座红军过雪山草地的纪念碑,请你在碑上写一句话,你会写什么?
    总结: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三、比较阅读
    ⒈比较一下两首歌词的异同
    同:两首歌词都歌颂了红军战胜严寒酷暑、克服险恶环境与生活险状的战斗精神和乐观态度。
    异:中心不同。
    第一首表现了军民鱼水情和毛主席神奇的用兵之道;
    第二首表现了红军部队上下团结、同甘共苦的追求理想、战天斗地的崇高精神。
    ⒉两首歌词对环境的描写有什么异同?这样的比较有什么好处?
    同:都描绘了部队所处的险恶环境;
    异:第一首:⑴横断山阻挡路途,道路难行,部队条件艰苦,天气炎热无比;
    ⑵敌人围追堵截,重兵把守,意欲消灭红军部队,部队面临生死攸关的生死关头;
    第二首:⑴雪山挡道,草地茫茫,荒无人烟,高原奇寒,风雨交加;
    ⑵部队断粮断炊,忍饥挨饿,以野菜充饥,共度难关。
    ⒊两首歌词在句式上有什么特色?
    ⑴以七言为主。 结合组歌来分析,总结:整齐的句式、和谐的韵脚,表现了一种壮阔的场面、宏大的气势,表现了红军战士从容不迫、英勇无畏的精神和乐观豪迈的情怀。
    ⑵三言句为辅。 结合课文,这些句子都描绘了红军部队所处的险恶环境(酷暑如火、雪域厅寒、道路艰难、敌兵围堵、断粮断炊),渲染了一种紧张激烈、庄严残酷的气氛,对塑造红军战士形象起到了烘托作用。
    ⒋在语言的运用方面又有哪些特征?语言精炼形象(结合课文内容来分析)
    下面让我们通过朗诵比赛,再次领略歌词的气势与节奏,体会红军那不畏艰难的长征精神。
    四. 拓展延伸,合作探究
    活动目的:更进一步体会歌词的气势美和音乐美
    活动形式:朗诵比赛
    活动准备:先听录音,再自由朗读,选出一名主持人,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参加比赛,其余同学作为裁判。
    活动过程 :
    ⒈主持人报幕 2.按小组顺序,依次朗诵 3.裁判简评 4.评出等地
    六. 布置作业
    人们说,改革开放是一次新长征,你怎么理解?当前应怎样发扬长征精神呢?各人谈谈看法。(整理成文)
    【教学总结】这篇课文有《四渡赤水出奇兵》和《过雪山草地》两首诗歌。说实在的,以前教学这篇课文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读、说、思、议,逐步理解诗歌内容,突破重难点的。学生掌没掌握心理比较有底。现在利用导学案来上这样的课,我的心里有点黄。于是,我在课前预习时着重要求学生查找资料,并把课文熟读成诵。我个人也查找了许多的相关资料,如“四渡赤水”、“乌江天险重飞渡”等等,在充分了解了这些背景资料后,通过导学案练习发现学生能更准确地从文中找出表现红军“难”和表现毛主席用兵“神”的词句。通过欣赏和和学唱这两首诗歌,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很快背熟了课文。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