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鱼我所欲也》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北京市燕山地区中考一模)

http://www.newdu.com 2022-06-22 中学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二)阅读文言文段,完成后面10-13题。(8分)
    鱼我所欲也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乙】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丙】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孟子·告子上》)
    10. 孟子,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是继孔子之后         学派的代表人物,被尊称为“亚圣”。(1分)
    11. 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是(2分)
    A.不为苟得     温知新      明知犯     一见如
    B.有所不辟     敌国外      有备无     防未然
    C.得则生       何陋有      醉翁意     来不易
    D.所识乏者     冬烈风      理屈词     途末路
    12. 翻译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不正确的是(2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翻译: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者不能同时拥有,(那么)就只好舍弃鱼而选择熊掌。
    理解:文章从“舍鱼而取熊掌”的生活常理谈起,以此类比,提出“舍生而取义”的观点,由此展开下文对“义利之辨”的论述。
    【乙】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翻译:不单单是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
    理解:这是对上文观点的补充说明。孟子认为人人都有向善的天性。贤者能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他们能够保有这种善良的品性。
    【丙】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翻译: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踩踏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理解:这句话表明,即使是“一箪食,一豆羹”也是对品德的考验,行道之人和乞人“弗受”“不屑”,可见他们的品德比别人更高尚。
    13.《孟子》注重推理,逻辑严密。根据文段内容在图表横线处把作者的论证思路补充完整。(3分)
    提出论点:类比:舍鱼而取熊掌―→舍生取义
    
    道理论证:正面:所欲有甚于生者―→不为苟得;
    【甲】          乙          
    反面:所欲莫甚于生―→何不用―→有不用;
    【乙】          丙          
    
    举例论证:正面:一箪食,一豆羹……行道之人弗受……乞人不屑
    反面:【丙】          丁          
    答案:
    (二)
    10. 儒家;   评分:1分
    11.B;    评分:2分
    12.丙;    评分:2分
    13.甲:所恶有甚于死者……患有所不辟。  
    乙:所恶莫甚于死,……何不为,……有不为。 
    丙:万钟……不辩礼仪而受之。   评分:各1分,共3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