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15-18题。(12分) 【甲】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①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②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①本②其山川,道③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摘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注】①因为:于是,就。②本:推求。③道:称道。 1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佳木秀而繁阴( )(2)野芳发而幽香( ) (3)顾而乐之( )(4)遂书以名其亭焉( ) 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17、【甲】文中作者始终以“太守”自称,结尾才点出太守姓名,请说说这样写的好处。(3分) 18、【甲】【乙】两个选段在表达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思想感情方面有什么共同点?(3分) 答案: 15.(2 分)(1)茂盛 (2)花 (3)回头看 (4)命名 16.(4 分) (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2 分) (2)又庆幸那里的民众也为年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2 分) 17.(3 分)前文中一直以“太守”自称,设置悬念,结尾点明太守是谁,解除悬念,体现了构思的巧妙;(1 分)前文以“太守”自称,突出一郡长官的身份,有助于表现与民同乐的主题;(1 分)结尾用设问的手法(故设一问),在自问自答之中流露出自豪、自得之意。(1 分) 18.(3 分)与民共乐,(1 分)都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1 分)和寄情于山水来排遣愁怀的复杂感情。(1 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