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夜书所见》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http://www.newdu.com 2022-04-01 中学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23题。
    (一)(4分)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①叶绍翁,南宋中期人,曾在朝廷做小官,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这首诗是诗人客居异乡,静夜感秋所作。②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动;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8.通读全诗,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2分)
    9. 本诗构思奇巧,意蕴丰富。试任选一个角度(结构、写法、语言等)写一段赏析文字。(2分)
    答案:
    8.答案:①抒发了思乡之情。萧萧寒声,衬托出诗人客居他乡心境之凄凉。儿童夜捉促织,诗人触景生情,产生了恋乡思绪。②抒发了客居他乡孤寂之心绪。萧萧寒声,衬托出诗人客居他乡心境之凄凉。儿童夜捉促织,乐景反衬悲情,更显得客居他乡的孤寂。③流露出留恋童年生活之情。儿童夜捉促织,勾起童年回忆,萧萧寒声,梧叶摇落的秋景,更衬出客居他乡时对童年无忧无虑生活的留恋。
    评分:答对其中一点得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9.答案:示例一 以景写情。萧萧寒声,儿童夜捉促织,相互映衬,以此表现诗人客居他乡的孤寂之情或思乡之情。
        示例二 动静结合。萧萧梧叶声、风声,衬出秋夜的寂静。
        示例三 对比手法。儿童夜捉促织,用儿童的乐景反衬作者客居他乡的悲情。
        示例四 通感运用。诗中萧萧的梧桐树叶发出的声音,引发作者秋寒之感,用听觉引起触觉。
        示例五 巧用典故。诗人暗用张翰典故(秋风:晋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因思故乡,辞官回乡),不露痕迹。
    评分:答对其中一点得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