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深层次阅读赏析(共20分) (一)(8分) 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乙】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8、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甲诗首联中“朝”“夕”对照,极言诗人获罪速度之快,流露愤懑不平之气。 B. 甲文中的“弊事”指的是唐宪宗迎佛骨入宫廷供奉这件事。 C. 乙诗颔联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壮阔的边塞秋夜图,表达了诗人对边塞绮丽风光的赞美。 D. 乙诗尾联运用了燕昭王筑黄金台招纳贤士的典故,“玉龙”在诗中是指宝剑。 19、从画面和感情两个角度赏析甲诗的颈联“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4分) 20、两首诗的尾联都或暗或明地提到了“死”,但表达的感情却有很大的不同,请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2分) 答案: 18C 19、画面:回头遥望长安,看到的只是浮云隔断的终南山,家又在哪里呢?立马蓝关,眼前积雪覆盖,道路阻塞,连马儿也不敢向前。 感情:这两句诗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怀念,以及对自己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 20、甲诗尾联借向侄孙交代后事,吐露了诗人凄楚难言的愤激之情;乙诗尾联借燕昭王招纳贤士的典故,表达了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