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分)文言类。 鱼我所欲也 《孟子》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各句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A.得之/则生 B.呼尔/而与之 C.行道之人/弗受 D.此之谓失/其本心 (2)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邻) B.死亦我所恶 (讨厌,憎恨) C.所欲有甚于生者 (在) 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获得)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名轲,春秋时期思想家,《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B.选文开头从人们常见的欲望谈起,用当时难得的食物(鱼与熊掌)设喻和类比,举例浅近,说理深刻。 C.选文②段中“行道之人”“乞人”不愿受侮辱去得到那点饮食来活命,这是从反面举例诠释了“舍生取义”的观点。 D.选文②段中分析了“不辩礼义而受之”的三个原因,其中“宫室之美”指国家方面,“妻妾之奉”指自家方面。 (4)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5)通读选文,谈谈对“本心”的理解和如何守住“本心”。 【分析】参考译文: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灾祸我也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一碗食物,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会饿死。如果盛气凌人地呼喝着给他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就连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接受了它。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解答】(1)本题考查朗读节奏划分。 ABC.正确; D.有误,句意为: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朗读节奏为:此之谓/失其本心。 故选:D。 (2)本题考查词义的理解。 A.有误,句意为: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乡:同“向”,先前、从前; B.正确; C.有误,句意为: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于:比; D.有误,句意为: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得:同“德”,感激; 故选:B。 (3)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及内容的理解。 A.有误,孟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 B.正确; C.有误,这是从正面举例诠释了“舍生取义”的观点; D.有误,都是指自家方面。 故选:B。 (4)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重点字词:非独,不仅;是,这样的;心,思想。句意: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②重点字词: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六斛四斗为一钟。辩,同“辨”意为辨别。何加,有什么益处。何,介词结构,后置。句意: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5)本题考查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能力。“本心”是指与生俱来的良心、良知,表现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其内核分别为仁、义、礼、智。在本章中侧重指羞恶之心。孟子认为本心“人皆有之”,只是普通人容易丧失,“贤者能勿丧耳”。因为人只有拥有“义”,才能分清哪些是“所欲有甚于生”的事,这样才能不被“万种”所诱惑,而像“不食嗟来之食”的人一样,内心有一种凛然的“义”(也就是心)。 答案: (1)D (2)B (3)B (4)①不仅贤明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不过是贤明的人能够保有本心不丧失罢了。 ②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5)“本心”在本文是指羞恶之心,孟子认为本心“人皆有之”,只是普通人容易丧失,“贤者能勿丧耳”。因为人只有拥有“义”,才能分清哪些是“所欲有甚于生”的事,这样才能不被“万种”所诱惑,而像“不食嗟来之食”的人一样,内心有一种凛然的“义”(也就是本心)。 【点评】“之”的用法: ①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 ③与民同游观之乐。(之:的) 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⑤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 ⑥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⑦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