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毕飞宇《庄稼的逻辑》阅读练习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1-12-01 中学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二)阅读下文,完成8-11题。(15分)
    庄稼的逻辑
    毕飞宇
    ①村庄的四周是大地,从某种程度上说,村庄只是海上的一座孤岛。我把大地比喻成海是有依据的,在我的老家,唯一的地貌就是平原,那种广阔的、无垠的、平整的平原。每一块土地都一样高,没有洼陷,没有隆起。你的视线永远也没有阻隔。(A)如果你看不到更远的地方,那只能说,你肉眼的视域到了极限。这句话也可以这样说,你每一次放眼都可以抵达极限。极限在哪里?在天上。天高,地迥;天圆,地方。
    ②我想我很小就了解了什么是大。大是迷人的,却也折磨人。这个大不是沙漠的大,也不是瀚海的大。沙漠和瀚海的大只不过是你需要跨过的距离,平原的大却是你劳作的对象。每一尺、每一寸都要经过你的手。“在苍茫的大地上”-每一棵麦苗都是手播的,都是手割的;每一棵水稻都是手插的,都是手割的。这是何等的艰辛。不能想,是的,(B)有些事情你可以干一辈子,但不能想,一想就会胆怯,甚至不寒而栗。
    ③庄稼人艰辛地劳作,他们的劳作不停地改变着大地上的色彩。最为壮观的一种颜色是鹅黄-那是新秧苗的颜色。为什么说它“最壮观”呢?这是由秧苗的“性质”决定的。秧苗和其他庄稼不一样,它要经过你的手,“一棵一棵”地插下去。在天空与大地之间,无边无垠的鹅黄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大地上密密麻麻,全是庄稼人的指纹。
    ④鹅黄其实是明媚的,甚至是娇嫩的。因为辽阔,因为来自“手工”,它变得壮观了。
    ⑤我估计庄稼人是不会像画家那样注重色彩的,但是,也未必。“青黄不接”这个词一定是农民创造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世界上最注重色彩的是庄稼人。一青一黄,一枯一荣,大地在缓慢地,也在急遽地做色彩的演变。庄稼人的悲欢骨子里就是两种颜色的疯狂轮转:青和黄。
    ⑥青和黄是庄稼的颜色、庄稼的逻辑,说到底也是大地的颜色、大地的逻辑。是逻辑就不能出错,是逻辑就难免出错。当我伫立在田埂上的时候,我哪里能懂这些?我的瞳孔里头永远都是“汪洋”:鹅黄的汪洋,淡绿的汪洋,翠绿的汪洋,乌青的汪洋,青紫的汪洋,斑驳的汪洋,淡黄的汪洋,金光灿灿的汪洋。它们浩瀚,壮烈,同时也死气沉沉。我性格当中的孤独倾向也许就是在一片片汪洋的岸边留下的,对一个孩子来说,(C)对一个永无休止的旁观者来说,外部的浓烈必将变成内心的寂寥
    ⑦大地是色彩,也是声音。这声音很奇怪-你不能听,你一听它就没了,你不听它又来了。泥土在开裂。庄综在柏棺,流水在浇澧,这些都是声音,像呢喃,像交头接耳,鬼鬼県祟又坦坦荡荡。麦浪和水稻的汹汤则是另一种音调,无数的、细碎的摩擦,叶对叶,芒对芒,秆对秆。无数的、细碎的摩擦汇聚起来了,该谷在流淌。从天的这一头一直滚到天的那一头,形成了啸聚。声音真的不算大,但是,架不住它的厚实与不绝,它巨响般的尾音不绝如缕。尾音是尾音之后的尾音,恢宏是恢宏中间的恢宏。欢迎关注“语文在堂”
    ⑧还有气味。作为乡下人,我喜欢乡下人莫言。我喜欢莫言所有关于气味的描述,每一次看到莫言的气味描写,我就知道,我的鼻子是空的,它能从我的书房一直阐到莫言的书房,从我的故乡一直闲到莫言的故乡。
    ⑨福楼拜在《包法利夫人》里说过:“大自然那充满诗意的感染力,往往靠作家给我们。”这句话说得好。不管是大自然还是大地,它的诗意和感染力都是作家提供的。
    ⑩大地在那儿,还在那儿,一直在那儿,永远在那儿。这是令人泪流满面的事实。
    8.请联系第⑥段中划线句的上下文,说说你对“庄稼的逻辑”的认识。(3分)
    9.请选择一个角度,结合文中语句,分析第⑦段的语言特色。(4分)
    10.第⑨段引用福楼拜的话有何作用?(3分)
    11.本文有很多句子富有哲理,值得品味。请在画波浪线的句子中任选一句,分析其中的哲理,并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它对你有怎样的帮助。(5分)
    答案:
    (二)阅读下文,完成8-11题。(15分)
    8.(3分)
    庄稼的逻辑是指通过艰辛的劳作能获得收获(1分),但这种规律会因为各种原因被破坏(1分),构成了庄稼人的悲欢(1分)。
    9.(4分)
    选择语言特色的角度,如长短结合、整散结合、比喻、比拟修辞文白相衬的语言风格等(1分),结合具体语句(1分),效果(2分)参考答案:本段句式长短结合,既有“叶对叶、芒对芒,秆对秆”这样的短句,也有“从天的这一头一直滚到天的那一头”这类的长句。节奏灵活多变,细致地描摹了大地上丰富的声音,凸显了大地声音的绵长恢宏,震人心魄。
    10.(3分)
    引语强调了作家的创作对人们感知大自然感染力的重要价值(1分),承接上文对大地的诗意描写和莫言的文学魅力(1分),使观点更有说服力。(1分)
    11.(5分)
    A句表达的意思是对同样的问题可以以不同的心态去理解。“肉眼的视域到了极限”,是感觉到自己能力有限,被能力限制,而“每一次放眼都可以抵达极限”则是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自己的成就。在生活中我们面对竞选失败、考试不顺等逆境时,换一种想法,认可自己的努力,可以让我们更积极地面对人生。
    B句表达的意思是我们要大胆去做,不要陷入对困难的恐惧。有时候单次的劳作是艰辛的,但“可以干一辈子”,一次一次努力,一定会累积出成就。但如果过于关注其中的困难和艰辛,就有可能“胆怯”、“不寒而栗”,没有勇气去做。在生活中,我们要大胆地去迎接挑战,在高三的学习中为了理想埋头苦干,相信天道酬勤,不要被畏难情绪困住,左右犹疑摇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