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湖北省黄石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935年6月18日上午十点,①瞿秋白被带到汀州试院旁边的中山公园,让他在八角亭前留影。宋希濂在八角亭前给瞿秋白准备了一桌薄酒,他本人不便出面作陪,远远地从办公室掀开窗帘一角观察。②据宋希濂回忆中,翟秋白独自落座,自斟自饮,( )。 喝了一瓮酒,瞿秋白欠身离席,要了一支纸烟,走向刑场。史载他缓步而行,神色泰然。到达罗汉岭下的刑场,瞿秋白盘膝而坐,对行刑人微笑点头说:“此地正好,开枪吧。”kǎi rán fù sǐ,时年36岁。 这次来长汀,我重走了一遍瞿秋白的赴刑之路。 。最后我抵达了长汀西门外的罗汉岭,它是城北卧龙山的西脉。1985年复建的瞿秋白烈士纪念碑wēi rán yì lì于半山,山下有一块花岗巨岩,丹书“翟秋白同志就义处”,旁边是瞿秋白烈士纪念馆。 我在岩石前盘膝而坐,仰头看看在正午阳光下( )的纪念碑,低头看看白净细腻却充满力度感的花岗岩。③我眼前又浮现出那位白净书生的音容笑貌,④完全从他的外表上看不出力度感,但他可真是条汉子。 (摘编自《南方周末》2021年4月15日王在田《悠悠汀江见证》) 1. 下列依次对文中加点的两个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wēng zǎi B. wèng zǎi C. wèng zài D. wēng zài 2. 下列对文中两处拼音对应的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慨然赴死 巍然屹立 B. 慨然赴死 巍然屹立 C. 慨然赴死 巍然屹立 D. 慨然赴死 巍然屹立 3. 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2分) A. 目中无人 熠熠生辉 B. 旁若无人 神采奕奕 C. 旁若无人 熠熠生辉 D. 目中无人 神采奕奕 4. 文中①②③④处有语病,下列对它们的修改正确且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2分) A. ①处修改为“瞿秋白被带到汀州试院旁边的中山公园,在八角亭前留影”。 B. ②处修改为“据宋希濂回忆时”。 C. ③处修改为“那位白净书生的音容笑貌又浮现在我眼前”。 D. ④处修改为“几乎从他的外表上看不出力度感”。 5. 文中横线处有一组句子已打乱顺序罗列如下。根据语境,以下四个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从中山公园到罗汉岭,全程约六百米,如今是贯通长汀古城东西两门的兆征路。 ②这条街自古以来就是长汀县城的主街,只是如今要比民国时代宽敞得多。 ③他留下遗照的中山公园,如今已成为百年名校长汀一中的校园,无法入内缅怀八角亭遗址 ④我尽可能缓步而行,鳞次栉比的商铺,络绎不绝的行人,透射着在瞿秋白那个时代难以想象的开放与繁华。 A. ①③④② B. ①③②④ C. ③①②④ D. ③①④② 6. 综合性学习。 相识犹如昨天,离别却又在即。全班同学决定制作一本班史纪念册,为三年青春时光留下一份永久的纪念。 任务一:请你为本班的班史纪念册取一个名字,力求新颖别致:____________。(2分) 任务二:班史纪念册分成四个板块。请你参与设计,将它补充完整:(2分) ①班级史话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④班主任寄语 7. 根据语境及提示,填写古诗文名句。(8分) 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她派生九脉,滋润和养育了华夏儿女。她一往无前,流经“(1)______,(2)_______”的高深峡谷(郦道元《三峡》)。她用“(3)_______,(4)_______”的风平江阔之景,让王湾踌躇满志(《次北固山下》)。她怜惜着游子崔颢“(5)______?(6)_______”的乡思惆怅(《黄鹤楼》)。她也用“(7)______,(8)________ ”的智慧(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培养了她的儿女们百折不挠、积极乐观的品格。 二、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0分) 杜甫,字子美,京兆人。贫,少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①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②,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③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拾橡栗④自给。流落剑南,营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会严武节度剑南西川,往依焉。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大历中,出翟塘,溯沅、湘以登衡山,适耒阳。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暴至,涉旬不得食。县令自棹舟迎之,乃得还。为设牛炙、白酒,大醉,一夕卒,年五十九。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挠弱,情不忘君,人皆怜之。 (节选自《唐才子传选译·卷二·杜甫》) 【注释】:①羸服:贫贱人的衣着。②窭:贫寒。③关辅:关内畿辅地区,即现在的关中地区。④橡栗:橡树的果实。 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 B.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 C.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 D.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赢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 9.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杜甫年轻时未振作自己,他去拜访李邕,李邕认为他才华非同一般。 B. 杜甫回到京城之后,遇到饥荒,于是他背柴、采摘橡树果实来过活。 C. 杜甫游览岳祠时被洪水困住,县令救了他,还请他吃牛骨头、喝白酒。 D. 杜甫与李白齐名,并称“李杜”。杜甫多次经历叛乱,保持气节不被玷污。 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关辅饥,辄弃官去。 (2)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5分)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1. 对这首唐诗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本诗文中无“望”,却句句向岳而望,自近而远,由朝至暮,从泰山整体到泰山周围。 B. 开篇一问一答,写泰山横跨齐鲁,郁郁葱葱,表现出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 C. 诗中三、四句写大自然把种种神奇秀丽的景致都集聚于泰山,泰山的白天晚上明暗不同。 D. 诗中五、六句由动景到静景,写诗人仰见层云涌动、飞鸟还林,内心激荡不已。 12. 本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常常被后人称道,句中“会当”如何理解?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2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0分) 【材料一】 截至5月23日10时,湖北省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3008.6611万剂次,其中第一剂次接种2063.7275万人次,占68.6%,第二剂次接种944.9336万人次,占31.4%。 湖北省自2020年12月15日开始对感染和传播风险高的重点人群开展新冠疫苗接种工作。2021年3月25日起,在完成前期重点人群接种的基础上,全面扩大接种人群范围,对18岁以上人员,按照“应接尽接、梯次推进、突出重点、保障安全”的原则推进预防接种工作。4月10日,湖北省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超过1000万剂次,5月5日超过2000万剂次,新冠疫苗全人群接种率稳步提高。 (摘选自2021年5月24日《学习强国·湖北学习平台》,有删节,记者尚大原洪亚飞) 【材料二】 ①人类第一个对抗传染病的疫苗是用于防治天花的“人痘”,是我国首创。 ②天花,古称“痘疮”,大约汉代传入我国。晋代医药学家葛洪记载了天花的一次暴发:“比岁有病时行,乃发疮头面及身……剧者多死。”在宋代,人们把沾有疤浆的患者衣物给健康儿童穿戴,或将天花愈合后的局部痴皮磨成细粉,让健康儿童吸入鼻孔,这叫做种“人痘”。种过“人痘”,天花感染率显著下降。这也是人类有史可考的最早的免疫疗法。 ③现代疫苗的发明和使用可追溯到1798年。那一年,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从一名感染牛痘病毒的挤奶工的皮肤病灶里提取样本,然后接种到一男孩身上。这次相对安全且有效的牛痘接种,是公认的现代疫苗使用的开始。19世纪中叶,法国微生物学家路易斯·巴斯德提出“微生物致病理论”后,细菌性病原疫苗开发进入黄金时代;1879年霍乱疫苗诞生,1882年狂犬病疫苗诞生,1927年抗结核病疫苗诞生…… ④1949年,美国科学家建立了体外培养人致病病毒的方法。借助该方法,脊髓灰质炎疫苗于1954年研制成功;麻疹疫苗于1961年研制成功。 (摘编自2020年02月25日《科技日报》) 【材料三】 2020年,由于疫情的影响,从戏剧影视到文学出版,传统文化行业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与此同时,与疫情有关的文化创作渐渐产生,纪录片、纪实摄影、音乐、艺术、诗歌、戏剧等领域都出现了相关作品。这些作品变成了对疫情之下的人们最好的疗愈。 随着疫情在全球暴发,人类的文化和思想迎来了变革和动荡的关口。历史学家许倬云说,这种不安定和连连死亡的消息,“使大家对于自己正在建立的世界产生怀疑,觉得应该另外有更好的替代品”。东汉末年瘟疫前后,正是佛教思想输入中国最旺的时候。因此他认为,瘟疫不仅会带来经济上的冲击,更会造成极大的思想冲击。 西方思想界围绕疫情及各国政府应对模式发生了激烈的争鸣。美国左翼知识分子乔姆斯基警告,新冠病毒“最令人震惊,最残酷的一面,就是使用制裁,最大限度地增加痛苦,而且这完全是有意识的行为”。意大利学者阿甘认为一切的公共信条和信念都在崩塌,人们不再相信一切,他认为紧急状态结束后,人类无法重返从前的生活。 我们期盼更多的文化产品对疫情之下的人类文明有所反思,这一切还有待时间的催化。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帕慕克认为,许多有关瘟疫和传染病的文学作品把当权者的疏忽、无能或自私呈现为民众愤怒的唯一根源。然而,像笛福和加缪这样最杰出的作家,能够让读者瞥见愤怒浪潮之下还有着政治之外的东西,它根源于人类境况的本质。 (摘编自《南方周末》2021年1月21日《不会忘记,不要忘记》李慕琰) 13. 下列为材料一拟写的新闻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湖北新冠疫苗全人群接种率稳步提高 B. 湖北新冠疫苗接种超过3000万剂次 C. 湖北新冠疫苗最新接种率接近七成 D. 湖北新冠疫苗预防接种工作顺利推进 14. 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 我国晋代医药学家葛洪研制出人类第一个对抗传染病疫苗。 B. 路易斯·巴斯德的“微生物致病理论”,为现代疫苗开发提供了方法指导。 C. 本则材料第②段运用了举例子、下定义、引资料的说明方法。 D. 人类疫苗研发经历了古代疫苗研发时期、现代疫苗体内培养研发时期、现代疫苗体外培养研发时期三个历史阶段。 15. 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疫情对文化产业造成不小冲击,但文化创作也因此全面恢复。 B. 东汉末年,佛教思想随着瘟疫一起流入中国,且得以迅速传播。 C. 乔姆斯基和阿甘的观点,正表明了西方思想界围绕疫情及各国政府应对模式产生了激烈的矛盾冲突。 D. 帕慕克认为笛福和加缪的作品还有着政治之外的有关人类文明的反思。 16. 疫情带给我们许多反思,根据材料,梳理和概括对于这场疫情我们不应该忘记什么。(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15分) 风雪夜归人 马亚伟 三十多年前,父亲在离家三十里路的地方上班,他每天骑自行车往返。 冬天的天,像个面无表情的冷面人。寒气阵阵,天空透着捉摸不透的意味。父亲抬头望了几次天,说:“这天阴了好几天了,雪也没下,我还是去吧,厂里一大堆事,耽搁不得。”母亲说:“下雪了咋办,还是别去了。”父亲犹豫了一下,推起车子出了家门。 过了一会儿,天阴得更沉了。没多久,雪纷纷扬扬下了起来。那次的雪下得特别大,雪片简直像羽毛一样,在风中乱舞。母亲叹口气说:“让你爸别去上班了,他偏不听,下雪了还咋回家!”父亲轻易不会歇班,他挣的钱要供我们一家开支呢。 到了下午,雪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母亲在屋里屋外团团转,雪地上留下她杂乱的脚印。“雪越下越大了,你爸可咋回来呀!”母亲语气里有明显的担忧和焦虑。“我爸今天也许不回来了呢,听他说那里有住的地方。”我安慰母亲。 黄昏时分,雪渐渐小了,但地上的雪更厚了,脚踩上去立即陷出深深的窝,每走一步都很吃力。我问母亲:“我爸今天不回来了吧?”母亲无比笃定地说:“回来!他肯定回来!” 夜色笼了过来,母亲站在门口翘首遥望,可路上连个人影也看不到。冰天雪地,我在呼啸的风中瑟缩着,感觉要被冻成一根冰棍。“妈,回家等吧!”我开口说话时,牙齿都要打战。母亲却目光专注地遥望着村口,一声不吭,她在雪花飞扬中保持着一成不变的姿势和表情,那姿势和表情像雕像般肃穆。忽然,母亲说:“走!回家做饭,你爸回来得吃上热乎饭!” 母亲认定,父亲一定会回来。我跟着母亲在屋子里忙碌起来。小小的屋子里,炉火烧得正旺,温暖弥漫着,与屋外的世界形成强烈的反差。这样的时候,分外觉得“家”这个字眼是那么可亲。母亲烧起灶火,忙着熬红薯粥。她嘱咐我在炉火上烧开水:“多烧点开水,你爸回家得赶紧让他用热水洗洗,暖和暖和。”灶火上熬着红薯粥,母亲开始切白菜,切豆腐,洗粉条,她要做父亲最爱吃的大炖菜。 屋子里的饭菜香味弥漫着,妹妹饿得叫起来:“妈,我要吃饭,爸爸今天肯定不回来了。”夜色漆黑,别人家已经过了晚饭时间,可父亲还没有回来。母亲的态度依旧坚定:“你爸一定会回来的,再等会儿!”我和妹妹围着炉火,静静等待。母亲则一趟趟往外面跑,脸上的表情越来越焦虑。 后来母亲不再出门去,但她的焦虑在升级,眉头紧锁着。就在我们都等得心烦意乱的时候,屋门“吱呀”一声开了。“爸爸回来啦!”妹妹喊起来,我和母亲也一跃而起。 我们面前的父亲,简直成了雪人!他衣服上都是雪,眉毛、胡须上也都是雪,整个人都是白的。“赶着做事,回来晚了。”父亲开口说话,“三十里地,我一步步走回来的!”父亲嘴巴像被冻僵了一般。母亲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她使劲吸吸鼻子,为父亲拍打满身的雪。我赶紧把门关紧,让屋里的温暖一点点融化父亲的寒冷。这个世界有冰有霜,但幸好还有家;这个世界有风有雪,但幸好还有爱。夜归人,只要有人在风雪中为他守候,就一定能回到家。 父亲坐到餐桌前,看到热气腾腾的饭菜,张口想要说什么,又停了一下,终于说出一句话:“家里真暖和!” (选自《小小说选刊》2021年第10期,有改动) 1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小说以“风雪夜归人”为题,主要写了父亲冒雪回家的故事。 B. 小说以倒叙的方式讲述故事,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C. 小说中的“我”是故事的讲述者,也是小说的线索人物。 D. 小说多处运用对比手法,如屋内温暖与屋外寒冷的对比、妹妹形象与妈妈形象的对比。 18. 结合上下文,按照提示,品析下列语句。(6分) (1)那次的雪下得特别大,雪片简直像羽毛一样,在风中乱舞。(这是环境描写,从修辞角度,品析句子表达效果) (2)母亲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她使劲吸吸鼻子,为父亲拍打满身的雪。(这是动作描写,分析动作所表现的人物心理) 19. 小说对父亲着墨不多,但父亲这一形象仍很鲜明,结合文本分析父亲形象。(3分) 20. 小说情节并不复杂,但在叙述上总是调动着读者情绪,让读者始终牵挂着“父亲”的归来,这样使小说富有感染力。说说小说是如何达到这种艺术效果的。(4分) 四、名著阅读(8分) 黄石市初中某班举行“《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阅读”活动,请你参与其中,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21. 关于《红星照耀中国》这部名著,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 本书又名《西行漫记》,作者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 B. 本书是一部向世界介绍、传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程图书。 C. 本书是按照作者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 D. 本书是一部“用事实说话”的作品,没有体现作者的倾向性。 22. 下列有关书中人物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 毛泽东是一个精研文史哲的学者,也是一个极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的战略家。 B. 通过面对面地交谈,贺龙的好口才给斯诺留下了深刻印象。 C. 彭德怀大公无私,除了两套统一发放的红军军装,唯一的个人衣服就是用缴获的降落伞做的背心。 D. “红小鬼们”勤奋、忠实,热爱红军,有着革命的热情。 请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安顺场以西四百里,峡谷高耸,河流又窄、又深、又急的地方,有条有名的铁索悬桥叫做泸定桥。这是大渡河上西藏以东的最后一个可以过河的地方。当红军到达时,他们发现已有一半的木板被撬走了,在他们面前到河流中心之间只有空铁索。在北岸的桥头堡有个敌军的机枪阵地面对着他们,后面是一师白军据守的阵地。 于是再一次征求志愿人员。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红军机枪向敌军碉堡开火,子弹都飞迸在桥头堡上。敌军也以机枪回报,狙击手向着在河流上空摇晃地向他们慢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 四川的白军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 23. 文段是怎样表现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4分) 五、作文 (50分) 24. 根据下面材料的提示,按要求作文。 趣读,是怀着好奇心去解密,是抱着热情去发现精彩。趣读经典,可以陶冶心灵;趣读四季,可以领略自然的魅力;趣读生活,可以体悟人生的真谛…… 请以“趣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B 2.A 3.C 4.A 5.C 6. ①. 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 ②. 班级大事记 ③. 班级日记摘抄 7. 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8.A 9.D 10.①当时关中地区闹饥荒,杜甫就弃官离开。②严武因为与杜甫是世交老友,对待杜甫非常友好,亲自到杜甫家探望。 11.B 12.“会当”的意思是终当,终要。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13.B 14.D 15.D 16.示例:客观冷静认识灾难,积极探索战胜灾难的方法,强化正确的舆论导向。 17.B 18.①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雪下的猛烈,表现母亲对父亲冒着风雪去上班的牵挂和担忧。②运用“涌、吸、拍”等动词,写出在风雪夜母亲见到父亲回来时的激动及对父亲的心疼。 19.阴冷的冬日父亲依然去上班,并坚持冒雪步行了三十里地回家,可见父亲是一个爱家人、爱家庭的人,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20.叙述时以对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细节描写相结合的方式,用真切的语言打动人心,质朴的叙述中彰显真情;同时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 21.D 22.B 23. 正面描写,通过动作描写展示红军的英勇;侧面描写,通过环境的恶劣和守军的反应展示红军的英勇。 24.作文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