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苏轼《日喻》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http://www.newdu.com 2021-11-16 中学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日喻
    苏轼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籥  , 以为日也。日之与钟籥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籥,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何谓“致”?孙武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
       南方多没人 ,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也以经术取士,士知求道而不务学。渤海吴君彦律,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
    【注释】①眇(miǎo):这时泛指双目失明。②籥(yuè):管乐器,形状如笛。③没人,潜水的人。
    10. 对文中加点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或告知曰”中的“或”可依据课内迁移法判断,与《三峡》中“或王命急宣”的“或”一个意思,解释为“有时”。
    B. 成语“扪心自问”的“扪”是“抚摸”的意思。由此可以推断,“扪烛而得其形”的 “扪”也是“抚摸”之意。
    C. “卒”是 会意字。本义是“古代供隶役穿的一种衣服。衣上著有标记,以区别于“常人”。引申为“差役之人”“步兵”“泛指士兵”,又指“尽,终”“死”“副词,终于”等。文中“然则道卒不可求欤?”依据语境推断语义为“最终”的意思。
    D. 文中多次出现虚词“而”,但用法不一。“道可致而不可求”中的“而”表示转折,解释为“但是”,“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的“而”表示修饰。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日之与钟籥 / 亦远矣/ 而眇者不知其异 /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B.日之与钟 /籥亦远矣 /而眇者不知其异以 /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C.日之与钟籥亦远矣/ 而眇者不知其 / 异以其未尝见/ 而求之人也。
    D.日之与钟/ 籥亦远矣 /而眇者不知其异/ 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12.将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
    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
    13.根据文意,简要回答问题。(3分) 
    ①  作者借盲人识日的故事说明了________的道理。
    ②   作者以________为论据,说明“道可致而不可求”的道理。
    ③  作者借“北方之学没者”来类比________的人。
    答案:
    10. 【答案】 A  【解析】有的人
    11. 【答案】 D
    12. 通晓“道”的人要告诉别人什么是道,即使巧妙比喻善于引导,也不比用铜盘(比喻太阳的形状)和用蜡烛(比喻太阳能发光)更贴切。 (重点字词“达” “虽”“譬” “过于”)
    13“求道”若不是亲自探求,仅靠向别人讨教,很难获得“道”(意思对即可);
    孙武、子夏的话(意思对即可);
    不学而务求道或求道而不务学(意思对即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