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何晏七岁》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江西省中考题)

http://www.newdu.com 2021-11-05 中学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①,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外。
    张吴兴八岁,齿亏,先达知其不常,故之曰:“君口中何为开狗窦?“张应声答曰:“正使君辈从此中出入。”
    谢仁祖年八岁,谢豫章将②送客。尔时语已神悟③,自参上流。诸人共叹之,曰:年少,一坐④之颜回。 仁祖曰: 坐无尼父⑤,焉别颜回?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 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节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令方:使其成方形。②将:带、领。③尔时语已神悟,自参上流:那时(谢仁祖)言谈中已表现出奇异的领悟能力,跻身于上流社会。④坐:座位。⑤尼父:指孔子。
    8.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年(     )         (2)戏(     )        (3)咸(     )
    9.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何氏之庐也。
    (2)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10. 选文中四个孩子,你最喜欢哪一个?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理由
     
     
     
     
    【答案】8.     (1). 年龄,年级    (2). 戏耍、戏弄、开玩笑
    (3). 全、都   
    9. (1)(这是)何家的房子。
    (2)比如人的眼睛有瞳仁,没有这东西,(眼睛)必定不明亮。   
    10. 示例1:我喜欢何晏。他画地为方,身处其中,委婉表达自己不想被曹操收为养子的想法,可见他是个聪明机灵的小孩。
    实例2:我喜欢张吴兴。从他快速、准确回应前辈的戏谑,维护自己的尊严,可见他是个反应敏捷,善于言辞的小孩。
    示例2:我喜欢谢仁祖。从他能领悟长辈话中的意思,并机智应对,可见他是个有知识、反应敏捷的小孩。
    【解析】
    【分析】
    【8题详解】
    这道题考查对文言文实词的理解。作答时,可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结合所学文言文实词知识,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
    (1)原句:吴兴太守张玄之八岁时。年:年龄;
    (2)原句:大人们知道他不是一般的孩子,故意逗他。戏,逗弄;
    (3)原句:大家都在赞扬他。咸:全,都。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 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回到语境当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句重点词:庐:房子。
    (2)句重点词:譬如:比如;瞳子:瞳孔;明:明亮。
    【10题详解】
    本题是开放性题型。任选一个并说明理由即可。
    示:1:我最喜欢张玄之。因为张玄之比较聪明,而且幽默。别人拿他掉牙的事情开玩笑,说他嘴里开了狗洞,他机智地回答说这是为了让你们能够从这里出入。
    示例2:我最喜欢徐孺子。徐孺子虽然年幼,但是却十分明白事理。别人问他月亮如果没有遮挡,会不会很明亮。但是他却机智地以人的瞳孔做比喻来阐述道理。
    译文:
     何晏七岁的时候,聪明过人,魏武帝曹操特别喜爱他。因为何晏在曹操府第里长大,曹操想认他做儿子。何晏便在地上画个方框,自己站在里面。别人问他是什么意思,他回答说:“这是何家的房子。”曹操知道了这件事,随即把他送回了何家。
    吴兴太守张玄之八岁时掉了牙,大人们知道他不是一般的孩子,故意逗他说:“你嘴里怎么开了狗洞?”张玄之应声回答:“就是为了让你们这些人从这里出入。”
    谢仁祖(谢尚)八岁的时候,父亲谢豫章(谢鲲)带着他送客。此时谢仁祖已经是聪明颖悟、应答敏捷的上流人才了。大家都在赞扬他,说道:“少年是坐中的颜回呀。”谢仁祖答道:“坐上没有孔子,怎么能区别出颜回呢?” 
    徐孺子九岁的时候,曾经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让月亮里面什么也没有,会非常明亮吧?”徐孺子说“不是这样的,如同人眼中有瞳孔,没有它,眼睛就不明亮。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