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积累与运用(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汲取(xī) 狡黠(xid) 味同嚼蜡(jiáo) B.荤菜(hūn) 谚语(yàn) 浮光掠影(lüè) C.拘泥(ní) 聪颖(yǐng) 蹑手蹑脚(niè) D.伫立(zhù) 掺杂(cān) 惟妙惟肖(xiào) 【分析】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字形。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解答】A.有误,“汲取”的“汲”应读作“jí”; B.正确; C.有误,“拘泥”的“泥”应读作“nì”; D.有误,“掺杂”的“掺”应读作“chān”。 故选:B。 【点评】要正确地读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在日常的学习阅读中也要注意多积累,丰富自己的字词量,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才能在实际的读写运用中避免错读错写。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空旷 契合 千均之力 忸怩作态 B.诓骗 统踌 心旷神怡 大发雷霆 C.诘难 海啸 雕梁画栋 战战兢兢 D.鄙夷 忌讳 令请高明 相得益彰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解答】A.有误,“千均之力”的“均”应写作“钧”; B.有误,“统踌”的“踌”应写作“筹”; C.正确; D.有误,“令请高明”的“令”应写作“另”。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同音字和形近字;同时还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岁月里,无数中华英雄儿女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用他们宝贵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B.《围城》的讽刺幽默,蕴含着钱钟书先生深厚的学识素养。对于古今中外文化、文学的典故,他总能够信手拈来,巧为己用。 C.在太卜郑詹尹的眼里,屈原只不过就会做几首谈情说爱的山歌,时而说些哗众取宠的大话罢了,并没有什么大的本领。 D.汶川地震已经过去13年了,感觉就像是发生在昨天一样,无数震惊的、悲伤的、感动的画面还历历在目地出现在眼前。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ABC.使用正确; D.使用有误,历历在目: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该成语和“出现在眼前”意思重复。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 B.通过对古代陶瓷艺术的研究,让我们看到,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崇尚简朴、崇尚道德的礼仪之邦。 C.在数字化阅读流行的时代,纸质阅读对于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阅读水平,具有数字化阅读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D.由于受疫情影响的原因,自贡灯会创新性开启“云观灯”,实现了就地过年、足不出户看自贡灯会的新体验。 【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能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句式杂糅、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成分赘余等。先通读各个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还可从句意、用词、修辞、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去考虑。 【解答】A.正确; B.有误,缺主语,可去掉“让”; C.有误,搭配不当,“培养”与“水平”不能搭配,可把“水平”改为“习惯”; D.有误,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在“云观灯”之后加上“活动”。 故选:A。 【点评】做好本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解句意:选项要表达什么意思,这是我们正确判断的前提和基础。(2)理主干: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利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找到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错误。(3)析关系:要分析句间关系。找到逻辑混乱和语序不当等错误。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赤子之心是助人实现理想的正能量。______ ______ _____ ______ 。而赤子之心则能赋予我们追求理想的执着。 ①孟子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即有大成就的人都有一颗婴儿般的心。 ②他们选择职业时,仅看到行业的光鲜和收入的可观,却看不到背后的辛苦和压力。 ③这样的人一旦遇到困难就会灰心丧气,停步不前,何谈实现理想? ④但是,许多年轻人是从功利的角度确立目标的。 A.④②③① B.①④②③ C.②④①③ D.④②①③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句子排序能力。句子排序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述的规范与内在逻辑的严密性,此题是在语段中插入与上下文相互衔接的句子。做题的时候,首先认真阅读所给的句子,联系上文,确定与上文自然衔接的句子为首句,联系下文,确定与下文衔接的句子为末句。然后寻找所给其他句子之间内在的联系,依照其内在关系排序。最后对照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解答】通读文段,谈论的中心话题是“赤子之心”。①句紧承文段前句,引用孟子的话解释“赤子之心”的含义,可作首句;④句话题转折,指出许多年轻人从功利角度确立目标;②句紧承④句具体叙述他们在选择职业的标准;③句紧承②句谈论这种人遇到困难的表现,与文段后句语意形成对比,可作尾句。 综合以上分析,正确句序应为①④②③。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6.下列有关文学作品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谈读书》选自《玫瑰树》,作者是英国哲学家、作家弗朗西斯·培根。 B.《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孟子,名轲,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 C.《天下第一楼》被称为“京味话剧”,其人物语言富有浓郁的北京特色。 D.《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采用第一人称,抒发了舒婷强烈的爱国之情。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学、文体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文体常识要注意各种文体的特点。 【解答】ACD.正确; B.有误,孟子,名轲,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朝代、国籍等必须熟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