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0分) 【材料一】 截至5月23日10时,湖北省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3008.6611万剂次,其中第一剂次接种2063.7275万人次,占68.6%,第二剂次接种944.9336万人次,占31.4%。 湖北省自2020年12月15日开始对感染和传播风险高的重点人群开展新冠疫苗接种工作。2021年3月25日起,在完成前期重点人群接种的基础上,全面扩大接种人群范围,对18岁以上人员,按照“应接尽接、梯次推进、突出重点、保障安全”的原则推进预防接种工作。4月10日,湖北省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超过1000万剂次,5月5日超过2000万剂次,新冠疫苗全人群接种率稳步提高。 (摘选自2021年5月24日《学习强国·湖北学习平台》,有删节,记者尚大原洪亚飞) 【材料二】 ①人类第一个对抗传染病的疫苗是用于防治天花的“人痘”,是我国首创。 ②天花,古称“痘疮”,大约汉代传入我国。晋代医药学家葛洪记载了天花的一次暴发:“比岁有病时行,乃发疮头面及身……剧者多死。”在宋代,人们把沾有疤浆的患者衣物给健康儿童穿戴,或将天花愈合后的局部痴皮磨成细粉,让健康儿童吸入鼻孔,这叫做种“人痘”。种过“人痘”,天花感染率显著下降。这也是人类有史可考的最早的免疫疗法。 ③现代疫苗的发明和使用可追溯到1798年。那一年,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从一名感染牛痘病毒的挤奶工的皮肤病灶里提取样本,然后接种到一男孩身上。这次相对安全且有效的牛痘接种,是公认的现代疫苗使用的开始。19世纪中叶,法国微生物学家路易斯·巴斯德提出“微生物致病理论”后,细菌性病原疫苗开发进入黄金时代;1879年霍乱疫苗诞生,1882年狂犬病疫苗诞生,1927年抗结核病疫苗诞生…… ④1949年,美国科学家建立了体外培养人致病病毒的方法。借助该方法,脊髓灰质炎疫苗于1954年研制成功;麻疹疫苗于1961年研制成功。 (摘编自2020年02月25日《科技日报》) 材料三】 2020年,由于疫情的影响,从戏剧影视到文学出版,传统文化行业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与此同时,与疫情有关的文化创作渐渐产生,纪录片、纪实摄影、音乐、艺术、诗歌、戏剧等领域都出现了相关作品。这些作品变成了对疫情之下的人们最好的疗愈。 随着疫情在全球暴发,人类的文化和思想迎来了变革和动荡的关口。历史学家许倬云说,这种不安定和连连死亡的消息,“使大家对于自己正在建立的世界产生怀疑,觉得应该另外有更好的替代品”。东汉末年瘟疫前后,正是佛教思想输入中国最旺的时候。因此他认为,瘟疫不仅会带来经济上的冲击,更会造成极大的思想冲击。 西方思想界围绕疫情及各国政府应对模式发生了激烈的争鸣。美国左翼知识分子乔姆斯基警告,新冠病毒“最令人震惊,最残酷的一面,就是使用制裁,最大限度地增加痛苦,而且这完全是有意识的行为”。意大利学者阿甘认为一切的公共信条和信念都在崩塌,人们不再相信一切,他认为紧急状态结束后,人类无法重返从前的生活。 我们期盼更多的文化产品对疫情之下的人类文明有所反思,这一切还有待时间的催化。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帕慕克认为,许多有关瘟疫和传染病的文学作品把当权者的疏忽、无能或自私呈现为民众愤怒的唯一根源。然而,像笛福和加缪这样最杰出的作家,能够让读者瞥见愤怒浪潮之下还有着政治之外的东西,它根源于人类境况的本质。 (摘编自《南方周末》2021年1月21日《不会忘记,不要忘记》李慕琰) 13. 下列为材料一拟写的新闻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湖北新冠疫苗全人群接种率稳步提高 B. 湖北新冠疫苗接种超过3000万剂次 C. 湖北新冠疫苗最新接种率接近七成 D. 湖北新冠疫苗预防接种工作顺利推进 14. 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 我国晋代医药学家葛洪研制出人类第一个对抗传染病疫苗。 B. 路易斯·巴斯德的“微生物致病理论”,为现代疫苗开发提供了方法指导。 C. 本则材料第②段运用了举例子、下定义、引资料的说明方法。 D. 人类疫苗研发经历了古代疫苗研发时期、现代疫苗体内培养研发时期、现代疫苗体外培养研发时期三个历史阶段。 15. 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疫情对文化产业造成不小冲击,但文化创作也因此全面恢复。 B. 东汉末年,佛教思想随着瘟疫一起流入中国,且得以迅速传播。 C. 乔姆斯基和阿甘的观点,正表明了西方思想界围绕疫情及各国政府应对模式产生了激烈的矛盾冲突。 D. 帕慕克认为笛福和加缪的作品还有着政治之外的有关人类文明的反思。 16. 疫情带给我们许多反思,根据材料,梳理和概括对于这场疫情我们不应该忘记什么。(4分) 答案: 13B 14D 15D 16示例:客观冷静认识灾难,积极探索战胜灾难的方法,强化正确的舆论导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