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或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景泰①间,吉安刘公宣②代戍于京师龙骧卫,为卫使畜马,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公偶与塾师论《春秋》,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未几,发解及第③……取解时,刘文恭公铉④主试,讶其文,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及启封,乃公也,人始识公,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 [注]①景泰:明代宗朱祁钰年号。②刘公宣:即刘宣。③发解及第:(刘宣参加科举考试)发榜考中了解元。④刘文恭公铉:即刘铉,下文中的“文恭”也同。 12.请用“/”标示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停顿(只标示两处)。 吉 安刘 公 宣 代 戍 于 京 师 龙 骧 卫 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右备容臭(______) (2)同舍生皆被绮绣(______) (3)师惊异之(______) (4)及启封(______) 14.选出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衾拥覆/以语使 B.久而乃和/乃公也 C.当余之从师也/谓必山林老儒之作 D.足肤皲裂而不知/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 15.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 16.甲、乙两文内容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答案: 12.吉安刘公宣/代戍/于京师龙骧卫 13. (1)气味,这里指香气 (2)通“披”,穿 (3)对……感到惊奇 (4)等到 14.B 15.(1)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2)日夜在马棚里读书,卫使起初不知道这件事。 16.宋濂和刘宣两人都专注勤奋,刻苦读书,终成大器。如甲文中“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谷中”,乙文中“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 【解析】 1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在断句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句中的断句标志词。“吉安刘公宣”作主语,其后应断开;“于京师龙骤卫”作地点状语,其前应断开。 13.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实词含义,注意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文言现象。注意“被”是通假字,通“披”,穿的意思。 14.A.介词,用/介词,把; B.都是“才”的意思; C.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驿/结构助词的; D.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 故选B。 1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以:因为。口体之奉:指吃的穿的。厩:马棚。初:起初。 16.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甲文中,宋濂“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无鲜肥滋味之享”“缊袍敝衣”;乙文中,刘宣“昼夜读书厩中”,比较分析可知,宋濂和刘宣都在艰苦的条件下刻苦读书,终有所成。 【文言文译文】 【甲】当我外出求师时,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隆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上的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着热水浇洗,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店,店主人每天提供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可供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照人,如同神人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美慕的意思。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参与到君子的行列,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下的人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乙】明代宗景泰年间,吉安的刘宣代替别人在京师的龙骧卫当兵,为卫使养马,(刘宣)日夜在马棚里读书,卫使起初不知道这件事。刘宣偶然和私塾的老师谈论起《春秋》,老师对此感到惊奇,把这件事告诉了卫使,卫使于是优待刘宣。不久,(刘宣参加科举考试)发榜考中了解元……会试时,刘铉主持考试,对他的文章很惊讶,认为这肯定是山林中的老儒生的文作,等到启封时,才知道是刘宣的文章,人们这才开始认识刘宣,刘铉识人的名声也更加显著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