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阅读(34分) 10.(12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巨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①,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②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③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倾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五年,率诸军北驻汉中,临发,上疏《出师表》。 (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释】①病笃:病重。②嗣子:此指刘禅。嗣:继承。③股肱:比喻辅佐之臣。 (1)下列对乙文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 B.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 C.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 D.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 (2)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庶竭驽钝 庶:表示期望。 B.以彰其咎 彰:表彰。 C.属以后事 属:通“嘱”,嘱托。 D.效忠贞之节 效:贡献,献出。 (3)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报先帝而忠陛下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以残年余力 C.召亮于成都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D.继之以死 公将鼓之 (4)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说明出师北伐势在必行,交代出师后朝政事宜,叮咛后主牢记“先帝遗诏”。 B.乙文以时间为线,主要叙写刘备托孤,诸葛亮尽心辅佐后主、以图大志等事宜。 C.在写法上,甲文以叙事为主,辅以描写;乙文则以议论为主,融以叙事和抒情。 D.甲乙两文,一“表”一“传”,体裁各异,但都表现了诸葛亮忠于蜀汉之情。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②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分析】参考译文: 【甲】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唯恐先帝托付给我的事不能完成,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功,就惩治我的罪过,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征求、询问治国的好方法,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我感激不尽。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话。 【乙】章武三年的春天,刘备在永安病得很厉害,传命召见当时还在成都的诸葛亮,将后事嘱托给他,对诸葛亮说:“您的才能超过曹丕十倍,一定能使国家安定,最后统一全国。如果我的继承人刘禅能够辅助的话,就辅助。如果他不具备作为一个君主的才干,你可以自己取代他的帝位。”诸葛亮哭泣地说:“我当用尽自己辅助的能力,献出忠君不二的气节,一直到死!”刘备又下诏书命令刘禅说:“你和丞相一起处理事务,要像父亲一样侍奉他。”建兴元年,册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始治理国家的事务。后来,又加封诸葛亮为益州牧。政事无论巨细都由诸葛亮决定。南部和中部的几个郡联合起来叛乱,诸葛亮因为刘备刚刚去世,没有轻易用兵作战,而是让使者去吴国下聘礼,和他们结亲,成了友好邻国。三年春,诸葛亮率领大军南征,到秋季就把叛乱全部平息了。军备充足,国家富饶,于是开始练兵习武,以等待将来大举进军中原。五年,率领各部军队向北出发,进驻汉中,临出发时,上书了《出师表》。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句意为:军备充足,国家富饶,于是开始练兵习武,以待将来大举进军中原。断句为: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 故选:D。 (2)本题考查文言文字词解释。 ACD.正确; B.有误,“彰”应该解释为:彰显、揭示。 故选:B。 (3)本题考查虚词的用法。 A.而:表并列/而:表并列。相同。 B.以:把/以:凭借。不相同。 C.于:在/于:到。不相同。 D.之:到/之:音节助词。不相同。 故选:A。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BD.正确; C.有误,甲文以叙事为主,辅以抒情,乙文则以叙述为主,融以描写。 故选:C。 (5)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①句重要词语有:临,面对;涕零,流泪,落泪;不知所言,不知道自己都说了什么。整句的意思是: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话。 ②句重要词语有:无,无论;巨细,大的和小的(事情);咸,全,都;于,由。整句的意思是:政事无论巨细都由诸葛亮决定。 答案: (1)D (2)B (3)A (4)C (5)①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话。 ②政事无论巨细都由诸葛亮决定。 【点评】文言文翻译方法: 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 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 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 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 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 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