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5~8题。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5.品味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黄河)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2)啊!黄河!/你一泻万丈…… 6.分析下列句中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1)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2)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7.诗人称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如果把“摇篮”改为“灯塔”,可以吗?请简述理由。 8.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他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案: 课内品读 5.(1)“劈成”能够渲染出黄河贯穿中原大地的宏大气势。 (2)“泻”字可以形象地表现黄河水滚滚奔腾、不可阻挡的气势。 6.(1)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强调黄河给人雄奇的印象,更表达作者对黄河的赞叹。 (2)运用反复修辞手法表达人们对黄河的敬仰,更表达人们对黄河的深情依恋。 7.不可以。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所以诗人把黄河喻为“摇篮”。“灯塔”具有指路的作用,不符合黄河的特点。 8.坚毅执着的流向,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的气势,百折不回的韧性,横断南北的气概。他借此表达了强烈的民族感情:为拥有黄河而骄傲,为自己是黄河哺育的中华儿女而自豪。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