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摘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徙焉。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后归乡里,屏居教授。仕郡为功曹,以数谏争不合去。 (摘自《后汉书•王充列传》) 19. 下列各项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无从致书以观 请以军礼见 B. 俟其欣悦 其一犬坐于前 C. 仕郡为功曹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D. 好博览而不守章句 濯清涟而不妖 20.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余幼时即嗜学___ ②尝趋百里外___ ③其先自魏郡元城徙焉___ ④师事扶风班彪___ 21.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②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22. 宋濂与王充都“家贫无书”,但他们读书的途径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答案】19. D 20. ①. 爱好 ②. 快步走 ③. 迁徙 ④. 以……为师 21. ①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 ②看一遍便能背下来,于是博通各种流派及百家的学说。 22. 宋濂通过借书、抄书来读书;王充到书市看书。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来/用。 B.代词/其中。 C.担任/被。 D.表转折/表转折。 故选D。 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释义。 ①句意为: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嗜:爱好。 ②句意为:曾快步走(跑)到百里之外。趋:快步走。 ③句意为:他的祖先是从魏郡元城迁徙来的。徙:迁徙。 ④句意为:拜扶风班彪为师。师:以……为师。 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重点词:以是,因此;假,借。译为: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 ②重点词:辄,就;遂,于是。译为:看一遍便能背下来,于是博通各种流派及百家的学说。 4.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从文中找到宋濂和王充解决读书的方法即可。由“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可知,宋濂通过借书、抄书来读书。由“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可知,王充到书市看书。概括作答即可。 【参考译文】 【甲】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读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跑)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当地在道德学问上有名望的前辈求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乙】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他的祖先是从魏郡元城迁徙来的。王充少时丧父,乡里都称赞他的孝顺。后来到京师,在太学学习,拜扶风班彪为师。他喜好博览群书而不拘守章句。家贫没书,常到洛阳市集中走动,阅读那里卖的书,看一遍便能背下来,于是博通各种流派及百家的学说。后来回到家乡,退居在家教书。在州郡担任过功曹,因为多次劝谏长官,意见不合离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