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议论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以下各题。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不少学校因场地有限、师资不足,加上课程开发不够、家长支持力度不足等,在开展劳动教育时心有余而力不足。对此,该如何破解?劳动教育又该如何因地制宜? 我们不能停留在课堂上讲劳动,而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实践劳动教育,当然离不开相应场所、设施设备、师资等支撑,但这不应成为某些地区或学校不作为的理由。今天所言的劳动教育,已经不再局限于生产劳动,还包括日常生活劳动。而日常生活劳动将伴随每个人的一生,它对场所、设施设备、师资等并无特殊要求,劳动教育完全可以由此做起,让他们在日常生活劳动中学会自立自强,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强化责任担当。 对于劳动教育的常态实施,比场所、设施设备、师资更重要的是劳动教育评价。教育部发布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把劳动教育评价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平时表现评价、二是学段综合评价、三是加强对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情况的督查。劳动教育的常态实施有赖于三个方面评价机制的建立健全。当前,家长不肯让孩子体验劳动,学校劳动教育排不进课表,其实都与劳动教育评价机制不健全有关。但教育评价不是万能的,不能缺乏应有的分寸和尺度。如果使用过头,还会带来负面效应。 从根本上说,劳动教育真正实施到位,有赖于教育者在与学生的积极互动中,唤醒内在的劳动自觉。这里的劳动自觉,不仅指学生,也包括教育者在内。教育者的劳动示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驱动其随时随地、坚持不懈地进行劳动。劳动的内在觉醒过程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耐心、细致、持久地下功夫。比如,要以自己的勤劳刻苦、认真细致在日常生活中提供示范;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他人或公共场所的需求,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在劳动中享受到助人乐趣。更进一步地讲,劳动内在自觉性的培育,还需要从感性走向理性,树立“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幸福”的观念,加深对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理解,并将之作为自身行动的指南。 社会主义教育原本就是为了造就高素质的劳动者,使劳动者成为国家的主人。不劳动成不了人、成不了才,更谈不上成为自己的主人。没有劳动,所有的教育活动也就失去了意义,失去了存在的根基。 (摘自柳夕浪《唤起劳动教育的内在自觉》,有删改) 14、下列对本文的中心论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当前劳动教育的开展,更需要唤起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内在自觉。 B.劳动教育应着重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强化他们的责任担当。 C.“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幸福“,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D.没有劳动,所有的教育活动也就失去了意义,失去了存在的根基。 15、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篇列出当前劳动教育面临的诸多问题,增强了本文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B.文中引用“夙兴夜寐,洒扫庭内“,证明中国古代就十分重视开展劳动教育。 C.现实生活中,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与他们缺乏内在劳动自觉相关。 D.中小学劳动教育需为培养高素质的、成为国家主人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奠定基础。 16、根据全文内容,下列做法与教育部“劳动教育评价”要求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3分) A.关注学生日常生活劳动的表现,及时进行评价,且覆盖各类劳动教育活动。 B.依据学段目标和内容,对学生劳动表现、劳动素养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定。 C.依据学段开设相应劳动课程,开展劳动知识学习并通过检测及时进行评价。 D.开展区域督查及劳动素养监测,发挥监测结果的示范、反馈、改进等功能。 答案: 14A 15B 16C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