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是语文的必学内容,但同时也是学生们比较薄弱的内容,在初中阶段,学生们就开始系统全面地学习文言文知识,但仅仅知识课本上的学生都掌握不好,更别说课外的一些文言文内容了,还是考试的内容,所以这也是学生们经常丢分的点。 确实文言文知识是比较难以掌握,但只要肯花时间,多去琢磨、钻研,不说学得多通透,考试不丢分还是没有问题的。中考紧张复习中,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学文言文,资深语文老师今天为大家总结了一份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答案(二),同学们打印吃透了,考试多拿20分。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分)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所遗行室①,奔入伏焉。狼自苫②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③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注释】①行室:田间休息处。②苫:用草编成的遮蔽物。③豕:猪。 1.解释加点词语。(4分) (1)一屠暮行 ( ) (2)顾无计可以死之( ) (3)股直不能屈( ) (4)遂负之以归 ( ) 2.翻译句子。(6分) ①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顾无计可以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遂负之以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狼对屠的威胁,哪些词语写出了屠的机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故事中的狼是凶残的,屠夫虽然只有一把“___________”的小刀,却用它战胜了狼,从而说明____________。(2分) 参考答案: 1. (1)晚上 (2)使……死 (3)大腿 (4)背着 【评分】每题1分,共4分。 2. ①一个屠夫傍晚行路,被狼(跟在后面受到狼的)逼迫。 ②屠夫也没有办法杀死狼。 ③屠夫于是把狼背了回家。。 【评分】每句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3.狼的威胁:逼 屠的机智:伏、捉、割、吹、缚 4.不盈寸 拥有勇敢和机智就可以战胜凶狠的敌人。 【评分】每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译文】 一个屠夫傍晚行路,被狼(跟在后面受到狼的)逼迫。大路旁边有夜里耕田时所遗留下来的屋子,屠夫就跑进屋里躲了起来。狼从草席中把爪子伸了进去。屠夫急忙捉住它的爪子,让狼逃不走。可是屠夫也没有办法杀死狼。屠夫只有一把一寸不到的小刀,于是割破狼爪子下的皮,用吹猪的方法来吹狼。屠夫用尽全身力气吹了一会儿,觉得狼动得没那么厉害了,这才用带子把狼捆缚住了。出来一看,那狼的全身已经胀得像牛一般大了,大腿伸直不能弯曲,嘴张大闭不上。屠夫于是把狼背了回家。如果不是屠夫怎么能想出这样的计谋呢。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分) 蒲留仙写书 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于左史、龙门①也。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无偶,性尤②怪僻,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磁罂③,中贮苦茗,具淡巴菰④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⑤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⑥。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如是二十余寒暑,此书方告蒇⑦。故⑧笔法超绝。 【注释】①左史、龙门:指左丘明和司马迁。左丘明著《左传》,司马迁生于龙门。②尤:格外,十分。③罂:大腹小口的瓶或罐子。④淡巴菰:烟草的旧音译名。⑤或:有时。⑥已:止,停止。⑦蒇(chǎn):完成。⑧故:所以,因此。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每临晨携一大磁罂 ②必令畅谈乃已 ③必强执与语 ④如是二十余寒暑 2.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⑴食贫自给,不求于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如是二十余寒暑,此书方告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笔法超绝与前文的哪些词句相照应?(2分)(原文回答)笔法超绝原因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到 ② 才 ③拉 ④像这样 2. (1) 家中贫穷自给自足,不求于人。 (2) 放到行人大道旁,下面垫着芦衬,坐在上面,烟和茶放到身边。 (3) 像这样二十多年,这本书才完成。 3.(4分) (1)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 (2)① 搜奇说异②归而粉饰③持之以恒 【译文】 蒲松龄先生的《聊斋志异》,用笔精确简约,他寓意的地方不着痕迹,他的笔法脱胎于诸子百家的文章,不只是左丘明和司马迁学的。传说蒲松龄先生住在乡下,境遇落魄没有伴偶,性格特别怪僻,当村中孩子的老师(就是私塾老师),家中贫穷自给自足,不求于人。创作这本书时,每到清晨就拿一个罐子,里面装着苦茶,而且还拿一包烟草,放到行人大道旁,下面垫着芦衬,坐在上面,烟和茶放到身边。见行人经过,一定强留他们和自己谈话,搜罗奇妙的故事和一些奇异的传说,和人聊天的时候知道了这些奇妙的故事;渴了就给行人喝茶,或者奉上烟,一定让(那些行人)畅谈才可以。每听说一件有趣的事,回去用文笔修饰而记录下来。像这样二十多年,这本书才完成。所以他的笔法非常绝妙。 五、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题。(14分) 于令仪诲人 曹州①于令仪者,市井人②也,长厚③不忤④物,晚年家颇丰富。一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舍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⑤,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⑥足以衣食。”如其欲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惭,卒为良民。(摘自《渑水燕谈录》) 【注释】① 曹州:古地名,今山东曹县。② 市井人:做生意的人。③ 长厚:为人忠厚。④ 忤:触犯。⑤ 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⑥十千:即一万铜钱。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如其欲与之 ②既去 ③乃邻舍子也 ④恐为人所诘 2.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丰富。 ②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耶? ③盗大感惭,卒为良民。 3.从于令仪身上你学到了什么?文章揭示了什么现实意义?((4分) 参考答案: 1.①给 ②离开 ③竟然或原来 ④追问 【评分】每题1分,共4分。 2.①他为人忠厚不得罪人(或不触犯法律),晚年时的家道颇为富足。 ②你一向很少做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或:为人小心谨慎,很少做错事的),(如今)为什么做起小偷来了呢? ③那小偷深感惭愧,后来终于成了善良的人。 【评分】每句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3.教育别人要讲究方法。或:用宽大的胸怀挽救失足者。文章揭示的现实意义是,对于别人不能因一件事而下判断性的结论,要分析事件的原因,要有原谅和向善的心,这样就能赢得他人的尊敬。(意思对即可) 【评分】每问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译文】 于令仪,是个商人,他为人忠厚不得罪人,晚年时的家道非常富足。有天晚上,一名小偷侵入他家中行窃,被他的几个儿子逮住了,发现原来是邻居的小孩。于令仪问他说:“你一向很少做错事,有什么苦衷要做贼呢?”小偷回答说:“为贫困所迫罢了。”于令仪再问他想要什么东西,小偷说:“能得到十贯钱足够穿衣吃饭就行了。”于令仪依照他的要求给了他。小偷已经离开,于令仪又叫住他,小偷大为恐惧。于令仪对他说:“你十分贫穷,晚上带着十贯铜钱回去,恐怕你会被人追问的,留下钱财,到了明天再拿走。”那小偷深感惭愧,后来终于成了善良的人 声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