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8分) 4.名著推广活动中,一位同学为下面四部名著设计了演讲主题,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昆虫记》:拥有和自己斗争的勇气,才能登上艺术的顶峰。 B.《简·爱》:你总要熬过一些苦难,方能尘埃落定,静待花开。 C.《红星照耀中国》:你的热爱有多浓烈你的祖国就有多美丽。 D.《海底两万里》:即使是普通的冒险,也伴随着对科学的关注。 5.结合《儒林外史》整本书来看,下面哪项最可能是吴敬梓写这段文字的用意?( )(2分) 王冕放牛倦了,在绿草地上坐着。须臾,浓云密布,一阵大雨过了。那黑云边上镶着白云,渐渐散去,透出一派日光来,照耀得满湖通红。湖边山上,青一块,绿一块,紫一块,树枝上都像水洗过一番的,尤其绿得可爱。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苞子上清水滴滴,蕉叶止水珠滚来滚去,王冕看了一回,心里想道:“古人说:人在图画中’其实不错,可我这里没有个画工,把这荷花画他几枝,也觉有趣!”又心里想道:“天下那有个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画他几枝?” (选自《儒林外史》第一回《说楔子敷陈大义 借名流隐括全文》 A.王冕觉得画荷有趣,认为他一定可以学会,后来果然全县闻名。作者这是在告诉读者:兴趣和决心是事业有成的重要因素。 B.“浓云”“黑云”散去,日光“照耀得满湖通红”,这是时代背景的折射。作者把这段文字放在第一回,意在暗示士人的春天已经到来。 C.作者写王冕赏荷的际遇,是想把王冕塑造成画家的形象。只有这样,才能引出下文时知县索画等情节,从而在对比中表现时知县等人的心机。 D.荷即莲,出淤泥而不染,作者细写荷的情状和王冕对荷的喜爱,且把它放在第一回,是想通过王冕来“敷陈大义”,“隐括全文”,树立不慕荣利的土人楷模。 6.下面是网上流传的关于我国四大古典名著的“戏说”,请针对《西游记》或《水浒传》的“戏说”,写一段评论性文字,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4分) 三国:学的是韬略 西游:学的是皈依① 红楼:学的是叛送 水浒:学的是造反 【注释】①皈依:原指佛教徒的入教仪式,后泛指虔诚地信奉佛教或参加其他宗教組织。 答案: (一)(8分) 4. A 评分标准:共2分 5. D 评分标准:共2分。 6. 示例:《西游记》。“西游:学的是皈依”,这种说法偏离了《西游记》阅读的核心价值。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固然可以有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少数一心向佛的读者,完全可以读到皈依”,学到如唐僧一般的向佛的虔诚。但是这不能成为绝大多数读者的学习价值。那么,我们可以学什么?从整体看,可以学唐僧师徒披荆斩棘、不畏艰险的精神;从个体看,孙悟空、猪八戒、沙僧身上,都有我们可以学习的品质,只看到“皈依”而忽略了取经的过程及人物的毅力与精神,是有很大偏颇的。 示例:《水浒传》。“水浒:学的是造反”,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水浒传》固然有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主题体现,但是“造反”决不能成为我们当下阅读《水浒传》的价值取向。阅读《水浒传》,尤其需要读者去思辨阅读,辩证思考,从而“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若不坚持这一基本的视角,不分青红皂白、一味讲哥儿们义气的“义”,李逵的暴力和血腥,难道也可以成为我们学习的内容?我们从《水浒传》中学的,可以是小说中向好向善的一面,比如对父母的孝,鲁达对弱者的同情和帮助;也可以是小说的语言、链式结构等。我们还可以通过阅读,学思辨思维,比如对主题的思辨,对人物形象的思辨,对“义”的思辨等古典小说阅读的方法。 评分标准:共4分,其中看法和理由3分,思排表达1分。言之有理即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