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七年级语文复习,第四单元《最苦与最乐》课文知识重点汇总

http://www.newdu.com 2020-06-12 三好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期末考试就要到了,如何在语文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呢?考试前到底该怎样复习呢?小编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第四单元《最苦与最乐》课文详解,详情如下:
    
    《最苦与最乐》
    须 知
    一、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透彻说理的写法。
    2.领会文章平实而又略带书卷气的语言风格。
    3.体悟作者的苦乐观,培养对社会、他人、自己的责任感。
    二、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思想家、学者。著作大多收入《饮冰室合集》。
    知 识 重 点
    一、字音词义
    失意:不得志,不如意。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悲天悯mǐn人:对社会的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海阔天空:像大海那样广阔,如蓝天那样空旷,形容开阔,无拘无束,亦比喻言谈漫无边际,没有中心。
    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遥远;比喻责任重大,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
    无入而不自得:语出《礼记·中庸》。意思是,君子无论处在什么境遇都能保持安然自得。
    君子有终身之忧:语出《孟子·离娄下》。意思是,君子有终身的忧虑。
    二、主题概述
    这篇议论文运用精辟严密的论证、凝练流畅的语言,从最苦与最乐两个方面谈人生的责任,告诫我们:人生在世,必须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文章思想深刻,格调高雅,既有儒家的进取精神,又有佛家的超凡智慧,表现了作者的远见卓识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
    三、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1—3段):论证“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痛”。
    第二部分(第4段):论证“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第5、6段):论证“人生应当勇于负责任,而不应当逃避责任”。
    四、思考探究
    1.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最苦呢?
    (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2.在文中找出与责任相关的句子。
    ①对人的责任: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于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
    ②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③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3.引用孟子和曾子的话有何作用?
    引用孟子和曾子的话告诉大家,那些圣贤、豪杰皆是极有责任感的人,正因为他们喜欢把什么都揽在身上,所以会终身都背负重担,但他们却能以此为乐,从而使论证更有说服力和权威性。
    4.最后一段的引用摆出了与自己观点不同的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作者预设出可能存在的反对说法,并将其提出来讨论,一来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使论证更加严密;再者也可以借此增加文章的深度和广度。
    5.本文的语言风格凝重却并不呆滞,而是轻捷自如,有一股灵动之气,表现在哪些方面?
    这种灵动表现为多种句式、表达方式和论证方法的灵活运用。就句式而言,有陈述,有设问,有反问,有感叹;有肯定句,有否定句;有主动句,有被动句,有“把”字句,有述宾谓语句。就表达方式而言,有议论,有叙述,有抒情。就论证方法而言,第1段用的是演绎论证中的选言证法,第2段用的是归纳论证,其他许多地方都用了引证法。单就引用而言,文章就用到了古语、俗语和名人名言,而且每次引用的具体表达都不一样。例如:引用“如释重负”时,作者说“古语说得好”;引用“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时,作者说“俗语亦说”;引用“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时,作者用了“曾子还说哩”,一个“哩”字,轻灵之气何其足也!有时又把引用和论证的话语十分自然地结合在一起,例如:“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
    6.本文标题是“最苦与最乐”,为什么在论述什么是“最苦”时用了两段,而在论述什么是“最乐”时只用了一段?
    作者给“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这个分论点提供的论据是“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原来作者所谈的快乐是与痛苦分不开的,或者说是建立在痛苦的基础上的。正因为这样,在谈快乐的时候便必须联系到痛苦,也正因为这样,既然第一部分已经用了不少笔墨谈痛苦,那么第二部分谈快乐就无须再多用笔墨,而只要说清快乐与痛苦的关系就行了。
    本文内容综合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