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就要到了,如何在语文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呢?考试前到底该怎样复习呢?小编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第六单元《贾生》课文详解,详情如下: 贾 生 唐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词句注释】 1.贾生:指贾谊(前200—前168),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2.宣室: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3.才调:才华气质。 4.可怜:可惜,可叹。虚:徒然,空自。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5.苍生:百姓。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汉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 【白话译文】 汉文帝求贤,宣示召见被贬臣子。贾谊才能,确实高明无人能及。 只是空谈半夜,令人扼腕叹息。文帝尽问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生。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写作年代,有两种说法。其一为冯浩在《玉溪生诗集笺注》中所言,“此盖至昭州修祀事,故以借慨”,意谓此诗为李商隐在大中二年(848年)正月受桂州刺史郑亚之命,赴昭州任郡守时所作。因李商隐时为一郡之长,故须主奉祭祀大事,于是借题发挥,创作了本诗。另一说为杨柳提出,认为此诗当于大中二年三、四月间李商隐离开桂林北上后滞留荆巴时期所作。 这首诗的作者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日趋衰败的晚唐时期,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与藩镇跋扈深为不满。而且李商隐被卷入了牛李党争,屡受排挤,怀才不遇。于是他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慨,通过讽刺汉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知贤的行为,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现实——即晚唐帝王也像文帝一般,表似开明,实则昏聩无能。 【作品赏析】 诗中的贾生,就是西汉的政治家、文学家贾谊。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宣室求贤访逐臣” 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求”“访”,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所谓求贤若渴,虚怀若谷。“贾生才调更无伦”隐括文帝对贾谊的赞叹之词,表现了文帝对贾生的器重。“可怜夜半虚前席”句承、转交错,是全诗枢纽。承,即所谓“夜半虚前席”,把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描绘得惟妙惟肖。通过这个生动的细节的描写,才把由“求”而“访”而“赞”的那架“重贤”的云梯升到了最高处;而“转”,也就在这戏剧高潮中同时开始。“不问苍生问鬼神”紧承“可怜”与“虚”,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虚前席”,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诗人只点破而不说尽——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让读者自己对此得出应有的结论。辞锋极犀利,讽刺极辛辣,感慨极深沉,却又极抑扬吞吐之妙。这首诗写的是汉代,其实托古讽今,揭示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嘲讽了封建统治者求贤的虚伪,也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这首诗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诗中的贾生,正有作者自己的影子,慨叹贾生的不遇明主,实际是感喟自己的生不逢时,自伤之意尽在言外。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二年(837年)进士及第。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被人排挤,潦倒终身。诗歌成就很高,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无题”诗很有名。擅长律、绝,富于文采,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过多,意旨隐晦之病。有《李义山诗集》。 【阅读理解及中考试题】 理解默写: 1.这首诗中,诗人选取(召回贾谊,宣室夜对)的情节作这首诗的题材。 2.表现汉文帝诚意十足,贾生才华横溢的句子:(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3.笔锋一转,借古讽今揭示唐晚期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现实,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的句子是:(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 苍生问鬼神。) 重点问题: 1.诗中,“虚前席”生动描绘了孝文帝怎样的情状? 虚心垂询,凝神倾听的情状。 2.可怜夜半虚前席中的“可怜”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 “可怜”是可惜可悲的意思,是全诗的关键,可惜皇帝殷殷垂询的不是安民之策,虚心听取的只是鬼神之事。 (2 )表达了作者对文帝不顾百姓苍生疾苦的批评之情,嘲讽了封建统治者求贤的虚伪,也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3.本首诗仅仅是为了讽刺汉文帝吗? (1)这首诗写的是汉代,表面嘲讽汉武帝不能识贤、任贤; (2 )其实是托古讽今,揭示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也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4.说说这首诗在章法上有何特点? 本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前两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 节上扬,三、四句一转,由强烈对照而形成的贬抑之情便显得特别有 力。 5.贾谊得到皇帝的赏识,作者对此持何态度? 答:文帝把谪居长沙的贾谊召回京城,在宣室接见他, 君臣晤谈, 直至夜半。尽管文帝求贤若渴,可惜,他殷殷垂询的不是安民之策,虚心听取的只是鬼神之事,虽然听得入神,甚至移膝前席,又有何用 ? 6.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这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诗中的贾生, 正有作者自己 的影子,慨叹贾生的不遇明主,实际是感喟自己的生不逢时,自伤之 意尽在言外。 7.这首诗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 剖析:诗歌整体结构的把握既涉及诗歌写作的构思,又涉及诗歌即景抒情、由事转议等常见的结构方。 参考答案:在结构上,本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前两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第三句引而不发,末句点破而不说尽,用强烈的对照形成的贬抑之情便显得特别有力。 8.诗中的“可怜”的意思是什么?与“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和“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中“可怜”意思是否一样?请作简要分析。 这首诗的“可怜”是“可惜”的意思;《卖炭翁》中的“可怜”是“值得怜悯”的意思;《孔雀东南飞》中是“可爱”的意思。 9.诗人对贾生的评价是什么?体现了诗人什么感情? 贾谊有才华,但得不到重用。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10.这首诗用了先扬后抑的写作手法,试作分析。 诗的前两句写朝廷重贤,宣室召见,重新任用才华横溢的贾生,是赞美,是扬;后两句写讨论的是服药求仙等虚无的事情,而不去探讨天下百姓的问题,是讽刺,是抑。诗人用欲抑先扬的手法讥讽朝廷的昏庸和对贤臣的不重用。 本文内容综合来源于网络,小编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