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而形成的,学生具备了自学能力,就可以借助工具书和参阅有关资料去独立获取知识、研究问题,不会的可以自己去探索,会的可以进一步发展。这不仅有利于学好语文这门学科,同时也有利于学好其他各科知识。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在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 一、从朗读入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借用字典是朗读文章的基础,为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平时要求学生除了查字典解决自己读不准的生字外,还鼓励学生多听电视主持人朗诵的电视散文节目。学生通过收听这些节目,模仿他们纯正的发音、语调,这样既掌握了朗读技巧,同时又提高了他们的审美情操。 我们还经常听到有些学生在朗读课文时,一词一顿或几词一顿,读错的地方也很多,如漏字,读破字,有时为了换气,在不该停顿的语境内停顿。尤其是对文言文的朗读。这样,即使读完一段落,听者仍不知所云。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学生缺乏朗读的基本知识,缺乏正确的朗读训练。因此,开展朗读活动,加强朗读训练,可使学生正确掌握句子重音、语境划分和基本语调。本学期,我特意地找一些短小段落或通俗易懂、内容有趣的课外短文,尤其是文言文,供学生练习朗读,让学生互相纠正朗读中的错误,教师只起点拨、指导作用。每周在班上利用一节课进行朗读或表演比赛。随着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为阅读能力的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在预习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课前预习是学生新知识的准备,在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应指导学生怎样进行课前预习,预习中应做些什么。首先,学生根据自已所掌握的知识,浏览要学习的课文内容,对课文中不会的词汇、句子采取根据上下文猜测的方式进行学习,或查找工具书、参考书的方法学习。具体说,在第一遍阅读时,还看不懂的知识,可以通过查字典或查看参考书来解决,查阅参考书时,要将有关背景知识、文章体裁、中心意思等方面的情况弄清楚。 其次,学生准备好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回答教师问题,在不会的地方要作批注,以便在课堂上听讲或请教老师求得知识。带着问题听课效果会更佳,做好课前预习,有利于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的发挥,也是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在阅读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学生经过课前预习,基本了解了要学习的内容,这样减少了课堂阅读的困难,就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时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和创造性。 在阅读训练中,鼓励学生自学,在自学中启发他们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智力和创造性思维等。 对于中学生来说,课堂阅读重点应加强理解性阅读和评价性阅读的训练。 理解性阅读要求学生精读、细读,对文章作深入细致的分析,尽可能多地了解内容和作者意图。教师可启发学生从语文的“五步骤”着手,来了解课文大意,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然后,通过就课文内容提问的方法,或设置选择题等形式来检查学生对课文的自学和理解程度。 评价性阅读要求学生对所读材料作出鉴定和判断,同意、赞赏、不同意、贬低还是延缓表态。评价性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教师可通过设置有关教材内容的问题,让学生判断正误来加深对文章的分析理解能力。还可以提出有争论性的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例如七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有一篇课文是讲述贝多芬的故事,同学们对文中几个难点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我给予了赞赏,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培养其创造性思维。 为了配合课堂阅读,我还开展了课外阅读活动。课外阅读着重培养了学生的泛读能力。指导学生读一些短小精悍的幽默小故事,人物或景色描写的片段等,并进行默读技能指导,读书笔记指导等。通过课外阅读,大大促进了语文课堂教学,课堂中学生的学习也由被动变为主动。 总之,自学能力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关键在于教师思想重视,坚持不懈,一步一个脚印坚持工作,从实际出发,反复训练,这样,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