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每年3月12日是一年一度的植树日。据统计,每年都有很多人以各种形式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植树造林、绿化美化已成为广大公民的自觉行动。这体现了环境保护中的 A、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 B、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C、依靠群众保护环境的原则 D、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 18、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但因流域内森林遭到人为的破坏,造成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河道淤塞、河水泛滥的严重后果。这说明 ①人类利用自然界并不是随心所欲的 ②环境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 ③人是自然的奴隶,人类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④人类应该善待自然,善待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第2页(共4页) 19、世界各国普遍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是 A、放慢经济发展速度,减少资源消耗 B、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C、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 D、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相协调 20、某校学生积极开展“拒绝绿卡、保护森林”、“禁止使用一次性筷子”活动。对这一活动的正确认识是 A、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B、小题大做 C、解决不了根本性环境问题,没必要开展 D、履行了应尽的义务 二、学会分析说明:(15分) 21、茫茫宇宙中,有一颗孕育着生命的蓝色星球,这就是美丽壮观的地球。地球生命的出现是宇宙的奇迹。生命的演化在地球上经过了沧海桑田,大约在30亿年前出现了低等动物,再经过亿万年的进化,大约在300万年前,开始有了人类。之所以是地球而不是其他星球能出现人类或其他高等动物,是因为地球有一个适宜生命生存的自然环境。请问: (1)地球上这个适宜生命生存的环境是由什么组成的?(5分) (2)自然环境包括哪些因素?(5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怎样?(5分) 22、材料:据不完全调查,目前我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0万平方千米,因为水灌溉而污染耕地21667平方千米,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1333平方千米,合计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10以上,其中多数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地区。 请问:上面的数据说明了什么?(10分) 三、学会实践创新(15分) 23、某校八年级(1)班决定组织一次以“节约资源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社区走访,收集相关资料,最后形成调查报告。请你帮助完成下列调查报告。 关于节约资源的调查报告 为响应国家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号召,提高同学们的节约意识,我们对周边资源节约和浪费情况,开展了一次调查活动。调查结果表明,总体情况比较好,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问题表现在:资源节约意识不强;资源利用率不高;不爱惜粮食,餐桌上浪费严重;不随手关灯、关水的现象屡见不鲜¬┅┅ 为此,我们建议: 中学八年级(1)班全体同学 年 月 日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第一次月考测试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ABABDACCCB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CDBCDBCCDD 二、21、(1)地球上这个适宜生命生存的环境是由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和太阳的辐射能组成的。(5分) (2)自然环境包括地质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大气环境和空间环境等。(5分) 人类正是在这些自然环境中生存,并从中获取各种自然资源,以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5分) 22、说明我国的耕地资源污染严重,人为污染和破坏耕地的现象比较突出,尤其是在经济发达地区。为了长远利益,我们必须保护耕地。(10分) 23、(1)增强资源节约意识,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2)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学浪费资源行为的惩罚力度; (3)参加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宣传活动,倡导文明消费; (4)依靠科技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5)对身边发生的浪费资源行为,敢于批评劝阻; (6)积极参加小创作、小发明,在节约资源、高效利用资源方面作出贡献; (7)从身边小事做起,随手关灯、关水、不使用一次性餐具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