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辨别分析(辨别以下观点是否正确,简要说明理由。) 21.国家改革高考的有关制度后,每年都有一些白发苍苍的老年人走进考场。其中,一些老人还以比较好的成绩被大学录取。对此,有些人说:“读书、高考是年轻人的事,老年人来凑什么热闹?!”请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四、阅读思考(仔细阅读,认真思考,运用所学知识回答相应的问题。) 22.陕西永寿县一名25岁的女青年,从小因家境贫困,小学没毕业便辍学回家务农。为了摆脱家庭贫困状况,18岁时她只身一人去四川打工。在四川打工的7年里,她受尽了没有文化的痛苦,这激起了她重新求学的强烈愿望。返乡后,她力排众议,大胆向政府请求,要求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补习文化课。后来,她终于如愿以偿成为甘井村小学的一名学生。 (1)这位女青年弃工求学的原因是什么? (2)结合她的经历,谈谈教育对一个人成长的作用。 23.八年级学生A因不服学校的处分,连续旷课长达一个月,A的家长B对此不管不问,听之任之。法官C上门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责令B限期送A入学。请运用有关法律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谈谈你对学生A和家长B行为的看法。 (2)联系法官C的做法,说说义务教育的特征。 (3)你认为初中学生接受义务教育最主要的是要做到哪些方面? 24.一个记者和一个擦皮鞋小孩有这样一段对话: 记者:你是哪里人?为什么要出来擦皮鞋? 小孩:安徽人,家里穷。 记者:你在哪里读书? 小孩:我不读书,父母说读书要花很多钱。 记者:你想读书吗? 小孩:想,我想自己赚点钱去读书。 根据对话回答问题: (1)外来民工子女在本地享有受教育权吗?对话中的小孩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 (2)以上材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25. 2006年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后五年国家新增义务教育经费累计将达2 182亿元。今后两年时间内,国家将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 某农村中学学生小锐在报上读到这则消息后,马上告诉了同桌小亮,但小亮却有了自己的选择…… 结合材料和漫画,如果你是小锐,你该对小亮说些什么? 小亮的选择 五、探究体验 26.遇到下列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1)如果你失去了读书学习的机会,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2)如果有同学经常逃学,不愿读书,你该怎样对他说? (3)如果有同学因家境困难没有能力读书,你会怎么做?27.为了解本地的捐资助学情况,校团委准备就此问题在学生家长中开展一次问卷调查。 (1)请你就此设计两个问卷调查题。 (2)为了让更多的因贫困而失学的学生重返校园,请你向大家介绍更多的资助贫困学生的渠道。 资助渠道情况简介联系方式(网站) 希望工程 第六课 终身受益的权利 一、 明辨是非 1. √2. √3. √4. ×5. ×6. √ 二、最佳选择 7. A8. A9. B10. A11. C12. B13. C14. B15. D16. A17. C18. A19. C 20. A 三、辨别分析 21.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我国法律规定,受教育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因此,高考不是年轻人的“专利”,老年人也有权利接受教育,对此感到新鲜好奇大可不必。当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爆炸、知识激增,要生存,要发展,要满足时代的需求,就必须接受教育,更新知识,提升能力,不断学习。社会在发展,学习无止境。老年人参加学习和高考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他们这种“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四、阅读思考 22.(1)因为她受尽了没有文化的苦。 (2)她的经历说明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教育向个人传递文化,是个人获得独立生活能力的必要前提。教育能唤起人的潜能,不断提高和革新自己,从而开辟人性发展的道路,奠定走向未来的基础。 23.(1)学生A是不对的,他没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按照法律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必须按时入学,不得中途缀学,必须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家长B是不对的,他没有很好履行保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职责。 (2)法官C的做法说明了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 (3)最主要的是要做到以下三点: ①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 ②认真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不得中途辍学; ③认真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 24.(1)外来民工子女在本地应该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途径:和父母沟通,说服父母让他上学;求助报社,取得社会资助;求助政府,要求减免部分费用…… (2)启示:我们应该珍惜学习机会,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适应新时期的要求,学会学习。 25.国家为保障我们接受义务教育投入了大量的经费,学习机会来之不易,我们应该珍惜;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业是我们应当履行的法定义务;你爸爸同意你辍学打工的做法是错误的,也是违法行为;我愿帮助你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不断努力,共同进步。 五、探究体验 26.略。 27.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