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分析与说明(共50分) 11.(16分)观察下面的漫画: 同学张峰和李亮因为一件小事发生争吵 放学后,张峰纠集一伙“朋友”将李亮痛打一顿 (1)在上面的漫画中,张峰侵犯了李亮的什么权利? (2)在自己的身边还有没有类似漫画中的现象?对此你有何认识? 12.(16分)高二学生黄某,近一个月,在黄父看来,出现了异常情况。黄某并不住校,可是他会经常深夜才回家,中午饭也极少回家吃。黄父问黄某是什么原因,黄某说是学习紧张,中午饭在学校里和同学一块吃了,晚自习放学后,都是在教室里复习功课到深夜。黄父半信半疑,于是到学校找班主任老师了解儿子的情况,谁知班主任和黄某的同学都否定了黄某的说法。黄父再三追问儿子,就是不得结果,最后黄某干脆不再搭理父亲,但依然是深夜回家。黄父心里非常着急,可是自己作为公司的总经理,没有时间观察儿子的行踪。于是,黄父便让自己公司的一名工人对黄某的行踪进行侦察…… (1)黄父是否侵犯儿子的隐私权? (2)你认为黄某应该怎么办? 13.(18分)某学校女生李某因忌妒同寝室的另一名学生林某,用有照相功能的手机偷拍了林某在寝室内的各种生活照片,在同学中传看,并无中生有,捏造事实中伤林某,给林某造成很大的痛苦。 (1)李某的行为侵犯了林某的哪些权利?(至少写出两项) (2)分析李某的行为有哪些危害。 (3)对此,林某应该怎么办?(提出两种解决办法) 三、探究与实践(共20分) 14.自教育部颁发加强中小学生安全保护工作的有关文件以来,某市政府和市教育局多次召开专门会议,强调学校应积极预防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青少年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为此,遇到下列情形时,中学生应该怎么做?请联系所学知识,拟一警示语。 例如:一天,同学对你说:“到长江游泳去,大风大浪才刺激哩。” 警示语:增强自律,切勿盲从。或者:江水无情,安全第一。 (1)放学路上,遇见红灯,与你同行的程刚说:“冲过去,我们有《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 警示语: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朋友聚会时,有人给你摇头丸:“来一颗,提提神。” 警示语:_____________________ (3)紧急意外——暴力、抢劫、勒索钱物、性侵犯等发生在你的身边。 警示语: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漫画反映的行为导致他人受伤,侵害了他人的生命健康,既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同时也是一种违法行为,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2答案:D 解析:仅凭自己的怀疑,就无端地说别人是小偷,给他人的名誉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是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 3答案:B 解析:商场的行为是违法的,我国宪法规定,任何人不得非法搜查他人身体,商场的行为已经违反了宪法的有关规定,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 4答案:D 解析:当我们的隐私权受到侵害时,我们要懂得拿起法律武器维护我们的权益,同时也要学会尊重他人隐私。 5答案:D 解析:人格尊严权是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集中体现为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所以侵犯以上权利的行为就是侵犯了公民的人格尊严。 6答案:A 解析:盗用、冒用他人姓名,是侵害公民姓名权的两种具体表现。 7答案:A 解析:这部法律的颁布正体现了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 8答案:B 解析:我们应该学会尊重他人的隐私,不要去探听他人的私生活,这也是尊重他人的表现。 9答案:B 解析:恶意损毁、玷污他人照片,也是侵犯了他人的肖像权,是违法行为。 10答案:C 解析:本题以侵权事件为材料,考查了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和知识的整合能力。本题主要区分公民人身自由权利包括的几个内容,题肢间干扰较小。 11答案:(1)侵犯了李亮的生命健康权。 (2)提示:列举身边一些侵犯他人生命健康权的现象,并运用所学知识谈谈自己的认识。 解析:漫画反映的情况在我们身边时有发生,因为一时的情绪冲动而拳脚相加,其实这是一种侵犯他人生命健康权的违法行为。我们要珍爱自己的生命健康,尊重他人的生命健康权。 12答案:(1)青少年同样具有隐私权,黄父的行为虽然是行使自己的监护权,但同时由于方式不当,侵犯了儿子的隐私权。 (2)作为黄某,应学会与父母沟通,理解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同时要指出父母的关爱方式不当,理智地维护自己的隐私权。 解析:父母应当尊重子女的隐私,树立隐私意识,明确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破除传统文化中宣扬人格依附的陈旧观念。 13答案:(1)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 (2)李某的行为是践踏他人人格尊严,损害他人的名誉,给他人造成了伤害;破坏了社会道德,危害社会秩序;同时也是不尊重自己,损害自己的违法行为。(言之有理即可) (3)林某可以和侵权人协商,告知李某的行为是违法的,要求李某停止侵害,赔礼道歉;也可以向有关部门提起诉讼,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出的办法合理合法可行即可) 14答案:联系生活实际,灵活作答即可。如: (1)遵纪守法,安全出行。 (2)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3)机智灵活,依法维权。 解析:该题目紧密围绕珍爱生命的教育主题,从生活实际出发,考查珍爱生命的思想意识和实际能力。题目具有较强的开放性,侧重考查了价值观和实际技能,体现了新课程的评价理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