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我们应尽的义务》同步测控 1.某班利用节假日到江河中捡拾垃圾,这种做法( ) ①积极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②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③既是法定义务,又是道德义务 ④是我国宪法和法律提倡的行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①③④ 解析:此题综合性很强,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它既是公民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同时也是道德义务,是我国宪法和法律提倡的行为。我们要树立“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的观念。 答案:A 2.在法律活动课模拟表演中,“德先生”对“法博士”说:“没有你的帮助,治理国家有时我有心无力。”“法博士”回答道:“没有你的支持,有时我也鞭长莫及。”这段对话表明( ) ①法律即道德,道德即法律 ②道德与法律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 ③法律体现并维护道德 ④道德补充法律的不足,并促进法律的贯彻实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此题体现了崭新的新课程理念,以形象诙谐的语言,再现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德先生”对“法博士”说:“没有你的帮助,治理国家有时我有心无力。”说明道德需要法律的维护,没有法律维护道德,其作用是非常有限的。“法博士”的回答:“没有你的支持,有时我也鞭长莫及。”说明了道德能够弥补法律的不足,因为道德的调整范围比法律更大。所以“德先生”和“法博士”的对话,充分证明了两者之间密切配合的关系。 答案:B 3.观察下面漫画,说法错误的是( ) A.没有履行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的义务 B.法律所鼓励的没积极去做 C.忠实地履行了自己的义务 D.没有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解析:该题巧妙选取了一幅联系社会现实,而又寓意深刻的漫画,综合考查观察能力、思辨能力、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仔细阅读和观察漫画后不难看出:漫画中的人既没有履行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义务,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又没有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答案:C 4.(2010浙江台州模拟)下列言行中能反映公民自觉履行义务的是( ) A.“初中学习太没劲了,我还不如去打工赚钱!” B.“一次性筷子方便又卫生,我喜欢用!” C.“丢了这么多钱,失主一定很焦急,我要想方设法交还他。” D.“又要交税了,让我想想逃税的办法。” 解析:A项中的行为没有很好地履行受教育的义务;B项中使用一次性筷子,违背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义务;依法纳税是公民应尽的义务,所以D项也不符合题意;只有C项拾获他人遗失财物及时返还失主,是法律、道德提倡的。 答案:C 5.下列关于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关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B.公民可以多享受权利,少履行义务 C.公民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 D.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公民权利与义务关系的理解能力。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公民在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公民要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绝不能把权利和义务对立起来。 答案:B 6.有的同学认为,犯法是要受法律制裁的,所以我不会去干,至于是否遵守道德,则是无关紧要的事情。这种观点( ) A.是正确的,法律禁止做的事情坚决不做 B.没有认识到遵守道德也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C.是正确的,认识到法律比道德义务更重要 D.维护了法律的尊严,是守法的表现 解析:法定义务必须履行,具有强制性,履行道德义务也是我们积极提倡的。 答案:B 7.“只想享受权利而不愿履行义务,想多享受权利而又少履行义务”,这种行为和观念错在( ) A.没有认识到权利和义务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 B.没有认识到权利对自己是有益处的 C.没有珍惜自己享受的法定权利 D.没有认识到享受权利才能履行义务 解析:题干错在割裂了二者的关系,权利、义务二者具有对等性,是一致的。 答案:A 8.来福州打工的残疾小伙刘晓忠,乘坐一辆17路公交车上班,途中手机被抢,便和歹徒搏斗起来,最后身中6刀,倒在血泊中。事发时,车厢里没有一个乘客站出来制止,眼睁睁看着歹徒跳窗逃走。该案留给我们的启示有( ) A.公民只有法律义务,没有道德义务 B.公民既要履行法律义务,又要履行道德义务,敢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 C.为了一部手机和歹徒搏斗太不值得了 D.公民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闲事少管 解析: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公民应尽的道德义务。案例中车厢里的乘客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制止,体现了我国公民的道德素质有待于提高。 答案:B 9.某市辖区的一段长江大堤发生崩岸险情,十分危急。市防汛指挥部要求某镇人民武装部立即组织1 000名突击队员支援抢险。基干民兵张某接到紧急通知后,却以“要干自家活”为由,拒绝参加抢险突击队,在群众中造成极坏影响。张某在紧急关头拒不履行义务,受到了法律制裁。这一案例表明( ) A.每个公民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自觉履行义务 B.张某没有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 C.拒不履行义务就要受到法律制裁 D.享受权利是自己的事,履行义务是别人的事 解析: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否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答案:ABC 10.下列是小明同学的一些做法,读后请回答: ○爸爸劳动累了,小明为他捶背。 ○小明答应同学,把书送到他家。 ○今天小明值日,把玻璃擦干净。 ○小明真想把公园的这枝花插在自己的花瓶里,但他没摘,让大家都能欣赏。 小明的上述活动,分别履行哪方面的义务?哪项是法定义务?把有关内容填入下表。 付出的依据付出的好处不这样做的后果 A.家庭亲情 B.对人承诺 C. D. 解析:此题主要通过生活中的一些情景选择,考查我们对法定义务、道德义务的理解和认识。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义务观,无论是法定义务还是道德义务都要自觉履行。 答案: 付出的依据付出的好处不这样做的后果 A.家庭亲情(道德义务)具有孝敬父母传统的美德,有利于增进父子之间的感情导致亲人间关系冷淡、得不到亲人间的温暖和关怀 B.对人承诺(道德义务)讲信用、讲诚信,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敬得不到别人的信任和帮助,害人害己 C.值日劳动(道德义务)换来舒适、温馨、亮丽的生活学习环境,增强了集体荣誉感、责任心使集体失去亲和力和凝聚力,使个人失去责任心 D.爱护花草(法定义务)能给后来的其他人参观、欣赏,带来美的享受破坏环境的美观、自私自利,把自己的享受建立在别人的损失之上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