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小题,40分) 1.我国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以五年为单位编制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开始于( ) A.1951年 B.1952年 C.1953年 D.1956年 2.下表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状况,对此理解不恰当的是( ) 项目 中国(1952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 949千瓦时 A.我国工业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也不如发展中国家印度 B.经过三年经济恢复,新中国工业生产虽然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基础仍然薄弱 C.这是我国开展“大跃进”运动的背景,“大跃进”运动的目标是钢产量赶超美国 D.这是我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之一 3.新中国的诞生,使中国工业化的梦想有了实现的希望。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从1953年起,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并取得了 巨大的成就。下列不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的成就的是( ) A.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B.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C.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D.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4.下列对“一五”计划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建设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 ②初步改变了工业分布偏于沿海的不合理格局 ③钢铁、煤、电力、机械制造、交通运输以及水利建设等各方面捷报频传 ④我国完全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5.对下表的解读正确的是( ) 1952年和1957年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 粮食(百万吨) 棉花(百万吨) 煤(亿吨) 钢(百万吨) 1952 163.42 1.30 0.66 1.35 1957 195.05 1.64 1.31 5.35 A.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农业迅速发展 B.“大跃进”运动片面发展重工业 C.“一五”计划的实施使重工业迅速发展 D.三年经济困难影响农业发展 6.1954 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标志着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下列关于这部宪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 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②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③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④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的宪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7.到1957年,595个大中型工程建成投产,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98.3%,五年合计钢产量1 656万吨,煤产量达到1.31亿吨。工业总产值比重由1949年的30%提高到56.5%。文中的这“五年”,中国实施了( ) A.社会主义改造 B.第一个五年计划 C.土地改革 D.“大跃进”运动 8.右图是刘少奇在一次会议上作宪法草案的修改报告的情景。下列各项中属于这次会议成就的 是( ) A.通过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B.通过了“863”计划 C.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 D.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9.右图是1954年河北唐山启 新水泥厂工人庆祝公私合营的照片。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B.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 C.国家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0.泰来机器面粉厂是泰州最早具有近代意义的工厂,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后改名为“公私合营泰州面粉厂”。该厂改名的时间是在20世纪( ) A.40年代 B.5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 11.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确立,这是20世纪中国社会的一次历史性巨变。最能体现这次巨变特点的是( ) A.社会主义公有制主导地位的确立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C.外交政策发生巨大的转折 D.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公布 12.中国共产党开始在实践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是( ) A.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B.中共八大的召开 C.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土地改革 D.进行三大改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