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一些专用名词的理解和把握”,建议教师对这些名词结合条约规定进行专门的解释、分析。 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建议教师结合《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危害,利用图示,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推导出社会性质→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革命时期的变化这一逻辑关系。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鸦片战争的影响 教学难点:对一些专用名词的理解和把握、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教法设计:教师讲解,学生就部分问题进行探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本资源库提供的网络型课件,进行网络教学。 板书设计: 中英鸦片战争 一、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1.英国挑起战争(1840.6) 2.英军侵占香港岛和虎门之战(1841.1关天培) 3.奕山广州降敌(1841.5) 二、中国人民奋起抗英 1.三元里 牛栏冈大捷 2.定海之战(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黑水党 3.吴淞之战(陈化成) 4.镇江之战(海龄) 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1.中英《南京条约》(1842)及其附件(1843) 2.中法《黄埔条约》(1844)和中美《望厦条约》(1844) 四、鸦片战争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首先,教师可以进行复习提问:清朝封建统治走向衰落时,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其目的是什么?开辟中国市场,推销英国工业品,掠夺中国廉价的工业原料。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这就是英国侵略中国的根本原因。 英国资产阶级先后采取了哪些手段来掠夺中国?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如下步骤: 商品→特殊商品(鸦片)→炮舰 1839年8月,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伦敦的英国外交部。10月1日,英国内阁会议决定“派遣一支舰队到中国海去”。第二年就发生了中国近代史上清政府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一次较量——中英鸦片战争。 一、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以这场战争为什么叫“鸦片战争”?展开讨论,最后指出当时如果没有林则徐禁烟,英国侵略者也会寻找其他借口发动战争。 1.英国挑起战争(1840.6) 提示学生注意鸦片战争开始的标志:以侵略军封锁珠江口挑衅为标志,中英鸦片战争正式开始。 2.英军侵占香港岛和虎门之战(1841.1关天培) 教师应该强调当时道光帝的惊恐动摇;突出在谈判桌上屈服的琦善和在虎门抗敌殉国的关天培正反两个人物,给学生以强烈的对比冲击。 3.奕山广州降敌(1841.5) “清逆将军”奕山秉承道光帝“进剿”以显“国威”的使命,但这是一个污蔑“粤民皆汉奸”;提出广东“患不在外而在内”,“防民甚于防寇”的反动主张的昏官。这样做的恶果,摧残了抗英力量,有利于英军侵略。在妄图侥幸一战成功失败后,奕山最终“伏在一隅,半筹莫展”,只好竖起白旗,命广州知府出城乞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