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历史 > 试题库 > 月考 >

初二历史复习资料期末历史复习提纲(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2、南京大屠杀
    (1)1937年8月13日,日军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
    (2)1937年12月,日军攻陷中国首都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重庆作为战时的陪都
    (3)1937年12月,日军制造了南京大屠杀,在六周时间内,屠杀中国居民达三十万人以上
    第16课 血肉筑长城
    1、 平型关大捷
    (1)时间:1937年9月(2)地点:山西平型关(3)军队:共产党八路军一一五师
    (4)概况:八路军115师歼灭日军一千多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
    (5)意义: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2、台儿庄战役
    (1)时间:1938年春(2)地点:山东台儿庄(3)指挥: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
    (4)概况:歼灭日军一万多人(5)意义:国民政府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3、百团大战
    (1)背景:日军主力进攻中共抗日根据地,中共及其领导的军民成为抗日的中流砥柱,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敌后战场总后方
    (2)时间:1940年8月(3)目的: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的政策(4)指挥:彭德怀
    (5)主要目标: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
    (6)意义: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4、中共七大
    (1)背景:抗战胜利前夕(2)时间:1945年4月(3)地点:延安
    (4)任务:大会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
    (5)内容:①毛泽东作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6)意义: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5、抗日战争的胜利
    (1)原因:抗日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的战争,得到世界人民的支持,实行全民抗战,国共建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促成胜利的因素: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②中国抗日战争开始局部反攻;③1945年8月美国向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④苏联发表对日宣战的声明,派遣苏联红军进攻驻中国东北的日军;⑤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
    (3)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标志着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台湾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4)抗战胜利的意义:抗战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战的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第17课 内战烽火
    1、 重庆谈判
    (1)背景:抗日胜利后,人民渇望和平,而蒋介石阴谋发动内战,中共争取国内和平
    (2)国民党目的: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3)共产党目的: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4)时间:1945年8月到10月
    (5)人物:毛泽东在周恩来等的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6)结果:国共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2、内战爆发
    (1)时间:1946年6月(2)标志: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
    3、转战陕北
    (1)时间:1947年3月(2)背景:国民党二十多万人,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3)毛泽东、周恩来等撤离延安后,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一直转战陕北,指挥解放战争,彭德怀、贺龙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进行多次战役,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4、挺进大别山
    (1)时间:1947年夏(2)概况: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开辟大别山根据地
    (3)意义: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
    (4)地位:解放战争的转折点,是解放军转入反攻的标志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1、 三大战役
    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作战,消灭大量敌军,与国民党进行主力决战的时机已成熟,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2、辽沈战役
    (1)时间:1948年9月——11月(2)指挥:林彪、罗荣桓等(3)作战部队:东北解放军
    (4)重点城镇:锦州(5)意义:解放东北全境
    3、淮海战役
    (1)时间:1948年11月—1949年1月(2)指挥: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3)作战部队:中原解放军、华东解放军(4)重点城镇:徐州
    (5)意义: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4、平津战役
    (1)时间:1948年11月-1949年1月(2)作战部队:华北解放军、东北解放军
    (3)重点城镇:北平(华北敌军成为“瓮中之鳖”)(4)意义: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5)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争取,北平国民党军队在总司令傅作义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
    5、三大战役意义
    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了,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6、渡江战役
    (1)时间:1949年4月21日(2)人物: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3)1949年4月23日解放南京(4)意义:标志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垮台
    第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1、 状元实业家张謇
    (1)张謇是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2)口号:实业救国(3)创办企业:大生纱厂等
    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从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民族工业萌芽
    (2)辛亥革命后:各种实业团体纷纷出现,华侨竞相回国投资
    (3)一战期间: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原因: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4)一战结束后:发展受挫
    3、近代民族工业主要特点
    (1)受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压迫,总的来说比较落后
    (2)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3)地区之间发展很不平衡:上海、武汉等城市比较发达,广大内地很薄弱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1、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1)19世纪初,西方发明了轮船、火车,后来,这两种近代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淞沪铁路)
    (2)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
    2、文化生活的变迁
    (1)西方发明的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为后人留下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
    (2)中文报纸中最著名的是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
    (3)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3、社会习俗的变化
    (1)废旧俗(男子留辫、女子缠足、跪拜礼等)
    (2)树新风(剪辫、易服、废止缠足、握手等)
    (3)意义:改变了不良社会习俗,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1、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1)时间:1905年修建 1909年通车(2)总工程师:詹天佑(3)创新:“人”字形路轨
    (4)意义: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2、揭开制碱奥秘的候德榜
    (1)时间:20世纪20年代(2)人物: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3)著作:《制碱》
    (4)意义:打破碱业的垄断(5)创新:侯氏制碱法
    3、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
    (1)背景:近代以来,列强入侵,国家危难,一些爱国的思想家认识到要改变现状,必须学习西方的长处。
    (2)魏源
    ①生活时期:鸦片战争时期②创新:他强烈批判闭关锁国的政策③著作:《海国图志》
    ④内容: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⑤编写目的:“师夷长技以制夷”
    (3)严复
    ①生活时期: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②创新:他认为要救国,只有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③译著:翻译《天演论》④观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激励人们“自强保种”⑤作用:启发了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也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激励人们救亡图存,反对外来侵略
    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1、 新式教育的开端
    (1)创办新教育的原因:①清朝沿用明朝的教育制度,学校以四书五经为教材,国家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这样培养的人才,越来越不适应近代中国的需要;②国家得不到急需的军事、外交、科技等人才
    (2)洋务运动时期:创办新式学堂
    (3)戊戌变法时期:创办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
    (4)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5)1905年废除沿用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张之洞请求废科举)
    2、讴歌文明、鞭鞑黑暗的文学、艺术家
    (1)鲁迅:文学巨匠《狂人日记》、《孔乙己》(2)郭沫若:《屈原》(3)赵树理:《李有才板话》、《小二黑结婚》(4)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5)徐悲鸿:美术大师《愚公移山》(6)聂耳:人民音乐家 《义勇军进行曲》(7)冼星海:人民音乐家 《黄河大合唱》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