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农村土地改革的时间、法令、内容、结果:1950年开始,1952年结束。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使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 16、土地改革的意义:它废除了我国两千年来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生产积极性提高了;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17、新中国的外交原则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8、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另起炉灶”是指废除旧中国的不平等的屈辱外交,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原因是旧中国的外交是屈辱的不平等的。“一边倒”是指倒向社会主义阵营。因为我国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阵营奉行和平外交。“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指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废除在华特权。因为不清除这些残余,就无法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19、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内容、影响:1953年,中国总理周恩来与印度总理尼赫鲁共同提出;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影响是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 20、万隆会议:1955年,亚洲、非洲国家参加的会议,又叫亚非会议。这是一次没有帝国主义参加的会议。会议讨论的议题是: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 21、“求同存异”的方针:亚非家历史上都曾遭受帝国主义的侵略(这是亚非国家合作求同的基础),都是经济贫困落后,都想发展民族经济。存异指的是各国搁置争议,异表现在国家大小不同,人口多少不同,思想文化不同,社会制度不同等。 22、“万隆精神”是:摆脱大国政治干涉,平等协商,和平共处,友好合作的精神。 23、我国工业化起步(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始)的时间、背景是:1953年。抗美援朝即将胜利;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工农生产恢复;国民经济好转。 24、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内容是重点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的初步基础,相应发展其他产业。 25、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为了加强国防,保障国家安全。 26、“一五计划”的成就:提前一年完成;建立了汽车工业、飞机工业、机床工业;长江第一座大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27、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的时间、机构、内容、性质:1954年。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内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国体);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政体);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性质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它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8、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一化是实现工业化;三改是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私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29、三大改造 改造内容 改造途径 基本完成时间 存在问题 意义 农业 走合作化的道路,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 速度过快,工作过于粗糙 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社会主义公有制已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社会主义分配原则逐渐确立;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手工业 走合作化的道路,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 公私合营、赎买政策 30、为什么要在农村实现合作化:个体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劳动力,无法进行生产。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所以必须走合作化的道路。 31、20世纪初我国有一次历史巨变,到50年代又有一次巨变,简述这两次巨变,并说明为什么这样说: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第一次巨变,他推翻了中国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社会进步和思想解放。1953---1956年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第二次巨变,他在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彻底消灭了我国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解放了生产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