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三大战役——与国民党进行主力决战 1、背景: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奋战,消灭国民党军队200多万,国民党主力收缩在沈阳、北平、徐州等战略要地周围,主力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2、时间: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 3、战役名称: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1)辽沈战役(1948年9月至11月) ①指挥员:林彪、罗荣桓 ②参战部队:东北人民解放军 ③结果:解放东北全境。 (2)淮海战役(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①指挥员: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 ②参战部队: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 ③影响结果: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3)平津战役(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①指挥员: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②参战部队:华北解放军和东北解放军 ③结果: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④北平和平解放:1949年初,由于中共的争取,北平国民党军队在总司令傅作义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 4、三大战役的历史意义 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五、渡江战役 1、时间:1949年4月20日至6月1日 2、指挥:毛泽东和朱德 3、结果:4月23日,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垮台,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六、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 1、从战争性质上看,蒋介石勾结美帝国主义发动反攻反人民的内战,违背了人民意愿和历史发展潮流,失去了民心,以致士气低落、作战不利;中共所进行的解放战争属于维护人民利益的战争,深得人心。 2、从政权性质看,国民党代表大地主打资产阶级的利益,是帝国主义侵华工具,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是人民的利益,因而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 3、经济上,国民党统治腐败,经济陷于崩溃,中共在解放区开展了生产运动和土地改革,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4、军事上,中共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了正确的作战方针,抓住有利时机,及时开展战略反攻和主力决战,消灭国民党主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