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自主学习: 一、从贫困走向小康: 1.新中国初期:人民生活相当艰苦。 2.改革开放前:人民生活虽然有所改善但进展缓慢。 3.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由脱离贫困、解决 到迈向 。 二、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1.主要原因:随着国民经济的逐步发展,城乡居民在 提高的同时,精神文化的需要也在不断增长。 2.主要表现: ⑴对 的投入增多。 ⑵文化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在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大幅度增长。 ⑶医疗、养生、保健受到重视。 ⑷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展现出多样性与个性化, 、 成为新时尚。 课时训练: 1、建国以来,我国人民对于时间的掌握发生着变化,有这样的说法: 50年代看天上(的太阳),70年代看墙上(的挂钟),80年代看手上(的手表),90年代看腰上(的手机)。这反映了 ( ) A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 B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 C我国的轻工业发展很快 D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2、小明的爸爸说:“爸爸象你这么大的时候(15岁)一顿能吃5碗饭,你却连2碗都吃不了。”小明分辩“我吃了很多肉、鱼、菜,还喝了牛奶,奶奶说你那时几乎没有这些吃!”这段对话说明改革开放以来 A.国家粮食产量有所下降 B.青少年深受西方饮食文化影响 C.青少年的体质有所下降 D.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趋势是( ) A.脱离贫困—解决温饱—迈向小康 B.解决温饱—脱离贫困—迈向小康 C.脱离贫困—迈向小康—解决温饱 D.迈向小康—解决温饱—脱离贫困 1:B 2:D 3:A 能力训练 改革开放后,中国人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新目标,以下是一位记者对各地市民的采访,他们谈了自己心中的小康社会: 北京市民:我觉得我现在过的就是小康生活,就是吃穿不愁吧,可以陪着女儿放放风筝。 上海市民:住得好,吃得好,穿得好,人的素质也好。 云南市民:我觉得就是在物质满足的情况下,还能经常出去旅游,应该算是小康了。 四川市民:就是现在大家说的要有汽车。 你觉得他们说得有道理吗?他们的说法反映了我们社会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 答案略 实践活动 1.同学们可以采用调查的方式,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从业人数、从业类型,并根据调查所得到的数据,绘制一张统计表,并对此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答案略 2.你所居住的地区实行了养老保险制度了吗?如果已经实行了,了解一下它在实施中还遇到哪些问题?另外,再了解一下,这一制度实行后,老年人还有哪些需求。如果还没有实行,了解一下其中的原因是什么?请将调查所得写成报告。 答案略 3.以“我的家庭”为题,搜集不同时期家中的老照片,从衣、食、住、行等方面看一看现在生活所发生的变化。 答案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