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抗日战争胜利不久,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谈判,蒋介石的谋士陶西圣说:“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 材料二 毛泽东抵达重庆时在飞机场的谈话摘录:“本人此次来渝,系应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先生邀请,商讨团结救国大计……目前最迫切者,为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国内政治上军事上所有的各项问题,应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加以合理解决,以期实现祖国的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2)陶西圣所说的“利用谈判拖一拖”“更有文章好做”指的是什么? (3)毛泽东提出的主张是什么? (4)双方谈判最终结果如何? (5)你认为这种谈判对双方有意义吗? 课外延伸题 18.中国共产党不断调整同国民党关系的主要依据是 ( ) A.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B.国民政府的性质和政策 C.农村包围城市的斗争需要 D.共产国际的指示 19.中共通过重庆谈判获得的最大成果是 ( ) A.政治影响进一步扩大 B.确定了和平建国方针 C.国民党决定实行“宪政” D.承认解放区的合法地位 20.1946年6月,国共两党全面内战爆发,其时世人议论纷纷。下列评论中,哪一种更接近史实本质( ) A.煮豆燃豆萁,相煎何太急 B.楚汉相争,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C.五四以来,社会势力演化之必然 D.玩偶皮影之戏,列强其后也 21.抗战胜利后初期,全面内战并未立即爆发,主要原因包括 ( ) ①国民党需要争取时间进行军事部署 ②国内外和平民主舆论的压力 ③中共中央为实现和平民主进行了努力 ④全国人民坚决反对内战 ⑤美帝国主义扶蒋反共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 22.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在当时的情况下,毛泽东该怎么办的问题,在中共中央内部引起了争论。你设想一下会有几种观点?说说各自的理由。 中考链接题 23.(2006•湖南岳阳)下列四位都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他们中既领导了南昌起义,又参加了重庆谈判的是 (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朱德 D.贺龙 24.(2006•河北)下列图片反映的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命运的两个历史事件。图一中的新闻标题是:争取中华民族生存——张杨昨发动对蒋兵谏;图二中毛泽东与蒋介石会面的主要目的是共商国内和平问题。 图一 1936年12月13日出版的《西北文化报》 图二 1945年8—10月间,毛泽东与蒋介石的合影 请回答: (1)图一、图二反映的事件各是什么? (2)在上述事件中,国共双方先后就抗日、国内和平两个问题达成了一致。“一致”达成后的落实情况分别怎样?其落实情况对中华民族各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3)当民族前途面临抉择时,上述史实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什么? 第22课全面内战的爆发答案 1.D解析:考查学生的识记和辨析能力。抗日战争胜利后,中 国共产党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所以答案是 D。 2.《会谈纪要》 解放区民主政权 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3.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运动 4.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重庆谈判背景的理解能力。这 四项都是目的,但一定要注意题干中的“首要”二字,故选C。 5.C 6.D 7.D解析:本题足组合式选择题,考查学生对《双十协定》内 容的记忆能力和辨析能力。术达成协议的主要有解放区民主政 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问题,答案是D。 8.D解析:考查学生对肇础知识的识记。1946年6月,全面内 战爆发,答案是D。 9.D解析:中原地区历来足兵家必争之地,一旦占据中原,对 西北、华北、东北的解放区将同时造成威胁,答案是D。 10.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题干是指战略方 针,而B项只是一种战略战术,内战爆发初期国共两党力量 对比悬殊,只能打运动战,故选D。 11.B 12.C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理解、对比的能力。A项主要是 针对抗日战争形势提出的,B项不符合题意,D项是指解放战 争时中共的方针。这两个口号都是为了避免战争、争取和平、 实现民主提出的,故选C。 13.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给资料的分析判断能力。学生根 据图片和题十提供的“国共谈判”等有效信息,可判断这是 再庆谈判,答案是C。 14.C解析: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期待 在战争废墟上重建家园。但是,蒋介石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 针,所以中共在政治上斗争的任务就是争取和平、避免内战; 故只有C项符合题意。 15.C解析:A项不完全,B项阶级矛盾很多,表述不具体,D 项足指民族矛盾,故只有C项符合题意。 16.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辨析、记忆能力。可以用排除 法做,①不对,这样就排除了A、C、D三项,只有B对。 17.解析:这道材料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记忆、联想能力。 不仅要理解材料所陈述的内容,还要把材料和所学知识相联 系,去粗取精,准确、简练地回答问题。 答案:(1)重庆谈判。 (2)利用和谈拖延时间,为发动全面内战做好充分的准备;若 毛泽东不到重庆谈判,蒋介石就准备嫁祸于人,攻击共产党 不要和平。 (3)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 阴谋。 (4)国民党被迫同中共签订了《双十协定》。 (5)对国民党来说,赢得了准备内战的时间;对中国共产党 来说,戳穿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赢得了民心。 18.A解析: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 期,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变化,不断调整 同国民党的关系,答案是A。 19.A 20.A解析:主要从国共两党内战性质方面考虑。 21.A解析: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经分析:⑤不符合题 干要求,可排除C项;②、④都符合题干要求,答案是A。 22.解析:本题是一道开放性题,考查学生全面看问题和分析、 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案:中共中央内部的争论,可能出现两种情况:①毛泽东 应该赴重庆谈判。理由是:蒋介石坚持独裁内战,为了进一 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和欺骗人民,才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 庆谈判。但经过8年的抗日战争,付出了重大牺牲的中国人 民,坚决反对内战,强烈希望国共两党携起手来,用和平的 方式建立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中国共产党一贯代表 人民的愿望,为了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应该冒风险赴重庆谈 判,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民主,同时揭露和孤立蒋介石。② 反对毛泽东去重庆谈判。这是从毛泽东个人的生命安全考虑 的。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实际上设的是鸿门 宴。中共代表人民的利益,而毛泽东是中共的领袖,他的安 危关系着全党、全民族的利益,所以不想让毛泽东冒风险赴 重庆谈判。 23.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历史知识内在联系的能力。参加 重庆谈判的是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领导南昌起义的是 周恩来、朱德、叶挺、贺龙和刘伯承。都参加的是周恩来, 答案是B。 24.(1)西安事变重庆谈判 (2)落实情况: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步建立,国共联合抗日 (或全民族抗战局面逐步形成,国共联合抗日)。蒋介石撒毁 协定,并发动了内战。 影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或全民族抗战)为抗日战 争取得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 内战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灾难。 (3)启示:实现民族团结才能维护民族利益;任何党派、团 体和个人都应以民族利益为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