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中南校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初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每道2分,共56分) 1、下列哪一项不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决定( ) A.以“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B. 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C.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D.采用公元纪年 2、下列对于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意义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使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 B.迫使美国放弃敌视中国人民的政策 C.为国内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 D.巩固了了人民民主的政权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土地改革的意义( ) A.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C.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D.农民翻了身,成了土地的主人 4、为改变下表中我国工业落后状况,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发展( ) 项目中国(1950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千克4千克638.3千克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10.9千瓦时2949千瓦时 A.农业 B.轻工业 C.重工业 D.商业 5、“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这幅春联描述了我国“一五”期间的哪两项建设成就(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②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 ③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④大庆油田建成 A.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6、1956年中国的流行语是( ) A.工业化、苏联援助、解放牌 B.自强、求富、近代化 C.民主、科学、三大改造 D.工业化、进步、新民主主义 7、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下列措施最能体现创新精神的是( ) A.农业合作社 B.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制定五年计划 D.对私营工商业采取赎买政策 8、张艺谋的电影《活着》中最具震撼力的一个场景是:小孩找出父亲铁皮包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拿去炼铁。这个以大炼钢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场景应该是发生在20世纪( ) A.二十年代 B.三四十年代 C.五十年代 D.七十年代 9、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很多政治经济措施的实施都以社会政治运动形式落实。因此社会政治运动经常展开,这在当时人民取名中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例如:土改、红卫、建国、跃进等。一般而言,以上这些人中年龄从大到小排在第四位的应该是( ) A.土改 B. 跃进 C.建国 D. 红卫 10、春联往往折射着社会的风貌。1974年春联:过年只有两斤米,压岁并无一分钱。1980年春联: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1982年春联反映的社会现象与1974年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这是因为( ) A.《中华人民共和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实行人民公社化 D. 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 11、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一直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不懈地奋斗。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共同点是( )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以经济建设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 C.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实现路线 D.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2、改革开放后,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的是( ) A.设立经济特区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 D.国有企业的改革 13、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响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开 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4、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最根本的相同点是( ) 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革命纲领 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任务 D. 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15、学校准备开展以“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巨变”为主题的展览活动,某学习小组进行相关栏目典型素材的收集,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党的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对内改革——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对外开放——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D.祖国统一——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 16、“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我国自古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政府实行的民族政策有( ) ①民族平等 ②民族团结 ③民族自治 ④各民族共同发展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