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同步测控 我夯基我达标 1.中国共产党制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在( ) A.1950年 B.1951年 C.1952年 D.1953年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对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时间的了解。可以用时间比较法来解答此题,如1950年的大事,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抗美援朝战争开始;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3年,中国共产党公布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朝鲜停战协定》的签订。 2.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起步于( ) A.洋务运动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十年“文革”时期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答案:B 解析:由“社会主义工业化”可直接确定正确答案为B项,因为社会主义工业化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而作为总路线主体的工业化是从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开始的。 3.“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 ) A.交通运输业 B.重工业 C.农业 D.轻工业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了对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内容的了解,可根据当时的历史现状进行分析。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是当时的领导人针对中国工业化程度很低,中国面临着帝国主义的外在威胁这一现状而制定的方针。而农业、轻工业、交通运输业属于次要地位。 4.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是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形成是在( ) A.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B.“文化大革命”期间 C.改革开放初期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答案:A 解析:此题以社会热点切入考查历史问题。根据教材内容可知,东北工业基地形成于“一五”计划期间,正确答案为A项。 5.“一五”计划完成于( ) A.1953年 B.1954年 C.1956年 D.1957年 答案:D 解析:考查了基础知识的再现。1953—1957年为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故D项正确。 6.我国长期是一个“万国汽车的展览馆”,先后进口和使用过130多种品牌的汽车。而解放牌汽车试制成功,结束了我国自己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是在( ) A.土地改革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改革开放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及其主要成就。“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发展重工业,“一五”期间,生产出我国第一辆汽车、第一架飞机。故答案应选B项。 7.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是在( ) A.1949年 B.1952年 C.1954年 D.1956年 答案:D 解析: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8.20世纪50年代,我国“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C.变革生产资料私有制 D.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答案:C 解析:仔细审题,理解题意,是解答这个题目的关键。所谓“三大改造”的实质,实际是指改造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因此,“三大改造”的实质就是:变革生产资料私有制,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绝对优势地位,奠定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经济基础。 9.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抗美援朝的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答案:D 解析:解答本题应该明确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确立又是通过“三大改造”实现的,故D项正确。而A项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B项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C项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