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选择题 [2011•株洲]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70年到1840年间,英国每个工人的日生产率平均提高20倍,国内建成了纺织、钢铁、煤炭、交通运输和机器制造五大工业部门。到19世纪50年代,英国取得了世界工业和贸易的垄断地位。 ——摘自岳麓书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 19世纪前期,英国为了扩大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原料,把中国作为主要的侵略目标。1840年6月,英国发动了对中国的鸦片战争。战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战后,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遭到破坏,开始成为一个受西方列强奴役的半殖民地国家。战前,中国以自然经济为主体,自给自足;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将商品倾销到中国市场…… ——摘自岳麓书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 奕提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曾国藩强调,购买外洋船炮并进行仿造,是“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李鸿章感叹西方国家“大炮之精纯,子药之细巧,器械之显明……实非中国所能及”……如果不“求富强”,中国将不能自立。 ——摘自岳麓书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说出使“每个工人的日生产率平均提高20倍 ”的重要发明是什么? “到19世纪50年代,英国取得了世界工业和贸易的垄断地位”,你认为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什么?这场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面对西方列强的一再侵略,材料三中的人物提出了怎样的主张?为此,他们付出了怎样的实践,从而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1)蒸汽机。工业革命。 (2)扩大市场,掠夺原料。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引进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维护清朝统治。(言之有理可)掀起了洋务运动。 [2011•盐城]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海内统一,国力鼎盛,文化昌茂,是亚洲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日本多次派外交使团和留学生来长安。外国来使中,也有一部分由盐城海口登陆,转道内河、陆道而抵长安。 ——摘编自《走进盐城》 材料二 1757年,乾隆帝下令将多口通商改为一口通商,规定外商“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并对商品的出口加上种种限制。一切外国进口货物一律由官方特许的“十三行”承销,内地出口货物也由“十三行”代购。 ——摘自《新课程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源丛书•必修Ⅱ》 材料三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 用其人。” ——李鸿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判断,日本向中国派遣外交使团的主要目的 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归纳清朝实行了怎样的对外政策? 你如何评价这一政策? (3)基于材料三的认识,李鸿章等人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运动。这场运动的名称是什么?最终结果如何? (4)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谈谈应当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1)学习唐朝的先进文化,加强两国交流。 (2)“闭关锁国”政策。一方面,它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另一方面,使中国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未能适时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3)洋务运动;最终破产(或未能实现“自强”的目的)。 (4)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或批判地吸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