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前20 cm处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符合( ) A.10 cm C.f<10 cm D.f>20 cm 1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实验桌上有光具座、蜡烛、光屏、焦距分别为15 cm和20 cm的凸透镜L1和L2等器材,小明先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正确安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凸透镜是L1,小明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B.若凸透镜是L1,小明将光屏向右移动适当的距离,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C.若凸透镜是L2,小明将光屏移到60 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D.若凸透镜是L2,小明将光屏移到70 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三、作图题(每题3分,共6分) 20.如图所示,F、O分别为凸透镜的焦点和光心,请在图中分别画出3条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21.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光源S发出的经过平面镜反射的两条光线如图所示,请画出对应的两条入射光线及标出光源S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 四、实验探究题(22题8分,23题10分,24题14分,共32分) 22.为了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有四个同学提出了以下四个实验现象: 甲:将一个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钟罩内,然后将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铃声明显减小; 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激起水花; 丙:在鼓面放一些小纸屑,击鼓时纸屑随着鼓一起跳动; 丁: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上述现象中能够说明声音的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和____________;其中甲同学的现象说明了声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丁同学的现象说明了声音有不同的______________。 23.小杰和小卫在考查“探究小车下滑速度与斜面坡度的关系”实验中,采用如图所示装置,用带刻度尺的长木板和长方体小木块组装成斜面,斜面的80 cm和30 cm处分别作为小车运动计时的起点和终点,多次练习让小车从起点自由滑下并能顺利通过终点。 (1)小杰回想知识如下:该实验测量 速度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根据该原理除了图示所用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小卫还想到“测量速度实验”时,把路程分为上、下两个半段,上、下半段及全程的速度都不相等。 (2)他们通过长方体小木块的立放、侧放和平放三种方式改变斜面的坡度,分别进行了三次实验,测量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次数 小车运动的路程s/m 小车运动的时间t/s 小车运动的速度V/m•s-1 立放 0.5 1.0 0.50 侧放 0.5 2.0 0.25 平放 0.5 4.0 0.125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的三次实验,小车运动计时的起点和终点均是斜面的80 cm和30 cm处,他们这样设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通过该实验的体验,他们给同学们提出建议如下:实验时坡度最好是先小后大,最终坡度不宜过大。坡度不宜过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