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物理 > 初二试题库 > 月考 >

张家港2015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试卷(含答案解析)(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20.右表是一些固体的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判断:
    (1)铝的凝固点是_______℃.
    (2)-200℃的酒精为_______态.
    (3)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选用铁锅熔化锡块.
    (4)在气温为-30℃的地方_______(选填 “能”或“不能”)选用水银温度计测气温.
    21.如图,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均未标出),其中折射光线(用字母表示)是      ,反射角等于       度。
    22.如图所示,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在碗的底部,眼睛在A处恰好看不到它.
    (1)小明看不到硬币,这是因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__  _____传播.
    (2)将平面镜放到碗边适当的位置,小明在A处通过平面镜看到
    了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___    ____现象.
    (3)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小明在A处也能看到硬币的虚像,
    这是由于光从       中射入      中发生         造成的.
    三、作图与实验题
    23.(每图2分,共8分)按要求作图:
    (1)请画出图甲中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β.
    (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 点,在图乙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
    (3)如图丙所示,S是一个发光点,S′是它在平面镜中成的像,SA是S发出的一束光。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SA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
    (4)如图丁所示,一直角玻璃砖顶角为30°,一束光垂直AB边入射,画出这束光从AB边进入玻璃砖到AC边离开 玻璃砖的径迹.
    甲                                   乙
    丙                         丁
    24.(2分)如图所示,两支温度计的液柱示数分别应该是甲:           ℃;乙:         ℃。
    25.(3分)甲、乙两支完全相同的温度计,把甲温度计放在电风扇下吹一会儿,发现它的示数__    __,(选填“变大、不变、变小”)把乙温度计在酒精里蘸一下,再拿出来,发现它的示数__    __,     这说明____                            ___.
    26.(2分)李军同学在实验室模拟“云和雨的形成”,如图所示,请写出整个过程主要的物态变化的名称:__   _____、___ ____.
    27.(3分)如图所示,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另一端会听到声音。显著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与上次相同的力拨动,能够听出声音的          (响度/音调/音色)发生了变化。若保持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相同,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刻度尺,则用的力越大,刻度尺振动的           (幅度/频率)就越大,它发出的声音的
    (响度/音调/音色)也就越大。
    28.(8分)如下图所示,是小明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的情景,通过酒精灯对水加热,使水沸腾,他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水温/℃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99 99
    (1)小明读温度的方法如图1所 示,他在实验中的错误是: 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2中甲和乙所示,
    则图_____(“甲”或“乙”)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3的小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4)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和图3,水的沸点是_____℃,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_____(“升高”、“不变”或“降低”)。 为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          ,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5)小丁同学在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实验时,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写出两种即可)①                           ;②                             。
    29.(9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如图所示。在竖立的茶色玻璃板下方放置一把刻度尺,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分别竖立于玻璃板两侧,以蜡烛A为成像物体。
    (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为了能确定像的       ,取两只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为了能比较像与物的             ;
    (2)点燃蜡烛A,从A一侧观察蜡烛B,缓慢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           ,可以得知像与物大小相同;用刻度尺和笔将A、B所在的位置连接起来,发现像 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
    (3)实验过程中,如果在平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                                    ;
    (4)如果在蜡烛B的位置上放一光屏,无论怎样,在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
    (5)若在玻璃板后方出现两个A的像,则有可能是                       。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