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具体问题中能找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可以引起物体的形变。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力的知识学习,培养学生科学探索、质疑精神,提高科学素质。 二、教学重点:力的概念;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 三、教学难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四、突破难点方法:列举大量事例,精心设计实验,使学生对难点问题有深刻的感性认识。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力”字的含义是非常广泛的,在物理学中,力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主要研究自然、生活、生产中的力的现象。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有关力的知识。 二、力是什么? 1、请学生列举自然、生活、生产中有关力的事例。 我们日常生活中做什么事的时候需要用力? 其它物体之间是否也产生力的作用呢? 不接触的物体之间是否也存在力的作用呢? (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2、分析上述事例,得出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二、在上述事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力的作用效果。 1、教师演示力的作用效果 2、学生上台演示力的作用效果 3、学生谈生活中力的作用效果 归纳: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简称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三、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演示实验:磁铁吸引铁块,铁块吸引磁铁。 2、请两名学生上台演示实验:拉弹簧 3、请同学们用手拍桌子。 4、请同学们谈日常生活中力的相互作用的例子。船离岸时竹篙点岸;手拉橡皮筋; 归纳: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对甲物体也施力,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初步学习了有关力的知识,知道了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知道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责任编辑:admin) |